Friday, December 29, 2006

如何掌握現金流

大市牛氣衝天,不過,只要細心看看,便知道股價升幅,只集中在幾隻重點股份之上。建設銀行(939)、中國網通(906)及太古A(019)等藍籌股更報跌,國企股指數成份股中,有10隻亦逆市下跌,反映並未全線造好。

有心人對愛股情有獨鍾,小股民更應小心守着寸頭資金,以免一不小心,成為大鱷點心,在人人皆為股市衝破二萬點之際,不如介紹大家看看書,增進一下理財知識。

想發達,當然是愈多錢愈好,愈能顯出其地位,但錢這種物體並不一定是多就代表成功,相反,能夠處理好現金流轉(Cash Flow),讓現金不斷產生金錢才算是卓越,否則將錢埋在地底,以為保護周到,分分鐘變窮人。美國一本財經讀物Never Run Out of CASH: The 10 Cash Flow Rules You Can’t Afford to Ignore (或可譯作「永不用盡現金:10條不容忽視的現金流誡命」),作者Philip Campbell就提出企業如何管理金錢:
1)永不用盡現金:現金耗盡代表生意失敗;
2)現金就是皇(CASH IS KING):無現金等於無生意;
3)即時知道現金水平:如用不正確的現金水平去作出決定,有經驗和智慧的人士也會失敗;
4)今日就要做好即日的工作:可讓你知道最新現金情況;
5)你或其他人定必完成手頭工作:同樣道理,無論是自己動手,抑或指揮其他人處理,工作始終要完成,方知道現金餘額;
6)不要用銀行戶口去處理:銀行戶口和現金結餘有時會有混淆情況;
7)預測未來6個月的現金情況:這種做法有助改善究竟是業務「管理」你,還是你管理業務;
8)現金問題不會「剛巧發生」:業務出現問題,主要是管理層未有及時發現現金流問題,並採取補救行動,問題是不會突然發生的;
9)應制定現金流預測:如第7條所言,該工作有助作出明智商業決定;
10)照顧客戶及賺取更多錢:這規條正好解決現金流疑慮,就是讓客戶給予更多生意,帶來更多收入,不擔心現金流,可集中處理自己的業務。

儘管以上道理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非易事。不過,掌握得宜,就能成功提高回報。像分析員衡量一間銀行股表現時,多以資本回報率(ROE,Return of Equity) 去了解如何利用資本去賺取回報,流轉愈密,回報自然可提高。其實這些規條也可應用在個人方面,皆因兩者有相類似之處,如大家在股票市場大有斬獲,但也應注意現金流轉,如留意消費習慣,注意每月薪金運用情況,不要單看銀行戶口剩餘的現金,皆因每天生活消費,總會有用信用卡的機會,故需注意到期日繳付卡數,並自行制定未來需要花費的地方,如預先知道需儲蓄金額、未來保險費用等支出總額,有助避免突然「乾塘」,而手頭「彈藥」充足,亦可為07年建立投資基礎造好準備。

(12月29日刊於《am730》)

(12月29日刊於《am730》)

Thursday, December 28, 2006

地震搞到香港停晒手

台灣恆春半島在拆禮物日(26日)發生6.7級地震,震到連香港這邊於九龍城的東頭邨成班街坊都受影響,紛紛走出街外避「震」。尤幸今次地震沒有像兩年前,同樣於拆禮物日發生的南亞大地震般,搞到發生恐怖海嘯,不知捲走多少人,今次死傷人數較少,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不過,第二日早上大家返工的時候,就知道甚麼是大事不妙。除了日資證券行外,幾乎美資、英資、台資的證券行,都無辦法同祖家總辦事處聯絡,因為從香港傳輸往美國的主要光纖海底電纜,鋪設路經的地方,正好經過地震發生的恆春半島一帶,而光纜自然因地震受損,令香港同美國、台灣、歐洲的通訊中斷,即使有傳輸容量,但大家人人爭用,就像颱風高掛時,齊齊用手提電話報訊,網絡怎能應付突如其來的龐大傳輸量,況且今次傳輸能力已大幅削弱,自然難與彼邦同事聯絡。

雖然有些富貴大行有雄厚實力,其IT部門尚可臨時改用衛星線路作傳送,維持與美國方面的通訊,不至於令到「乜都唔使做」。但沒有那般富貴的證券行,由於根本沒有租用好像IntelSat等公司的衛星線路作為後備,面對設備又無、戶口又無,結果只有兩個。首先,有任何交易通訊,全部用fax機(傳真機)覆實,結果令公司的fax機大排長龍,兼且效率很差,因為連話音通訊都有問題,你話長途fax有幾穩陣。

另外,有些在聖誕假期後,原本較為清閒的部門,便索性提早收工當放多日假,因為就算找IT部門幫忙,都不能夠即時解決到問題。不過據禤中怡所知,日資證券行普遍能安然渡過今次事件,事關日本人一向忠於使用國貨,日本人在香港一定使用兩間日資電訊公司,即係NTT HKNet和KDDI,兩間公司都有直駁線路去到東京,受事件影響相對較細。

好像香港有租用NTT同KDDI線路的ISP(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都即時將傳輸途徑轉用經東京往美國同台灣。所以今次受影響最大,正是依賴美資電訊公司,以及電訊盈科(008)的公司,可能日後各大金融機構,都是搵定兩、三間不同ISP較穩妥,每個月支付多幾百蚊,一旦有事的時候,保住數以十萬元計生意額,便當交保險費吧。

擋不住的瘋情
國企股大發神威,恒生國企指數輕易越過1萬點,尤其是中資金融股,隻隻輕輕鬆鬆也有10%升幅,其他股份方面,如藍籌股的中國網通(906)更有30%增幅,差點以為自己炒賣三四線消息股。若果這種升幅也不算陷入瘋狂,禤中怡也不懂得怎樣形容。

經紀朋友指大戶大手掃入方有如此氣勢。市場潮流如此,也難推倒這種羊群心理效應。

不過,大家還記得中國人壽(2628)這隻內地保險股於去年底的收市價嗎?原來是6.82元,與昨日收市價27.2元比較,足足升了近3倍!若果大家覺得保險好賺,前景很好,或者視四叔(恒基(012)主席李兆基)為股神而跟隨,就應有足夠理據支持自己繼續在股海翻浪。

無疑,今年國企股表現,已令大小投資者無話可說,因為升幅比新興市場的股份表現還佳,但這氣勢甚麼時候結束,禤中怡無意、亦無力作推測,只懂得向各位喜歡投資、享受投資的讀者建議,看看自己是一隻勇戰百勝的虎,還是一隻待宰的羊。

(12月28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December 27, 2006

.tv時代快來臨

互聯網域名等同公司名稱般重要,因為要客戶容易記得,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國企業CN域名應用調查報告》資料顯示,在中國20個熱門行業中,前10強企業用「.cn」域名佔整體的81.5%,成為企業主流。其中家庭電器、電腦、食品和媒體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差不多全部用「.cn」域名。
調查顯示中國500強企業中,有406家已啟用.cn域名,比例達81.2%,其中排名前100的企業更佔96%。但隨著排名位置下降,企業應用該域名比例也呈明顯下降趨勢,顯示企業綜合實力越強,擁有該域名比例越高。至於在全球500強企業中,雖然有很多企業未在內地開展業務,但也有258家企業應用.cn域名。

不過,講到明年最熱的域名,可能是「.tv」這個域名。隨著YouTube網站熱爆,各式具備影像和聲音的網站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在互聯網繁衍起來,「.tv」價值也水漲船高,更有腦筋動得快的商家開始經營「.tv」的個人網站註冊。

資料顯示,一名叫Bill Gross的商人於2000年已向南太平洋島國TUVALU(土瓦魯)埋手,原來該國代碼縮寫為「.tv」,在互聯網泡沫高峰時,他以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向該國買下該網址註冊權的10年使用期,令這個人口只有逾1萬人的小國無端發了一筆橫財。不過,當年影像網站並未流行,Bill Gross便將「.tv」賣給網址註冊商Verisign。Verisign則與Demand Media合作,預計在明年3月,將會正式開放個人註冊「.tv」網址名稱。 由於「.tv」一詞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電視等概念,亦是全世界辨識率最高的名詞之一,將可替網站省下數以萬計廣告成本,目前全球已有很多公司和個人擁有該網址名稱。

至於Demand Media的股東架構,其實就是將MySpace.com網站賣給梅鐸(Rupert Murdoch)旗下News Corp.(新聞集團)的Richard Rosenblatt夥其他基金投入2.2億美元設立。為推廣「.tv」域名,註冊年費由目前50美元降至20美元,吸引更多個人擁有網站,播放自己的影片。當市場普及後,預測一些具代表性的「.tv」網址藉競投註冊而帶來更可觀的收益,真的可能挑戰「.com」的優越地位。

基金競爭白熱化
私人投資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對沖基金(hedge fund)和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這3種投資工具,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皆因其投資策略各有不同,但「他們」越走越近,互相競爭場面陸續出現,料明年更趨白熱化。例如對沖基金近期轉向投資流動性較低投資產品如參與私人直接投資,與以往藉不斷買賣等交易模式找尋增長不同,而這類投資年期動輒數年時間,相信有助分散風險和擴大投資範圍。

不過,對沖基金過去投資涉及股票、商品等交易頻繁,按照美國法例,可因此獲「交易商」地位,投資者投資該類基金時可獲稅務優惠,就是投入的資金可作稅務支出扣減,並註銷所支付基金管理費用。對一般投資者來說,可能涉數萬港元的投資成本,絕對是基金其中一項賣點。

若對沖基金改變投資策略,採取持有資產的投資策略,而非經常進行買賣的話,則可能不再具「交易商」身份,美國投資者投資該類基金時,或無法享受稅收減免優惠,吸引力自然下降,真的是「變又死、唔變又死」。

至於美國創投基金今年表現不佳,3年、5年平均回報率可謂「跑輸大市」,但全國創投基金協會向200個創投基金的調查顯示,普遍預測明年情況好轉,更準備加入資源,投資能源、互聯網等傳統行業範疇外,拓展美國以外市場已成為另一重點。不過,在物色合適投資對象時,受訪創投基金中,62%和48%相信遭遇對沖基金和私人投資基金加入競爭的壓力將顯著增加,反映3者勢力拉扯情況不斷。惟一不變的是,就是市場資金充裕,79%創投基金認為未來數年不存在資金缺乏問題。

(12月27日刊於《am730》)

Friday, December 22, 2006

新興市場的窘境

泰國再一次演繹新興市場面對龐大資金集體湧入的窘境,除了無奈地使出一招外匯管制外,似乎束手無策。雖然專家們認為不會再爆發亞洲金融風暴,但風雲色變已開始籠罩亞洲股市。面對息口停滯不前,甚至憧憬調頭向下,借錢投資已變得成本有限,反而各地股市表現向好,機構投資者根本不用擔心蝕錢,只是憂慮回報不夠高,投資表現會否比指標數字(benchmark)如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指數)等差,即所謂「跑輸大市」,故會出現突然驟增的成交額去追捧某一類股份,部分原因亦源於基金等追逐,擔心落後於人也。當然,經濟好轉確可改善經營環境,從基本因素可解釋股市變好的原因。

禤中怡往基金評級機構Morningstar網站查看,新興市場甚為吃香,如美國今年最佳環球股票基金中,一些新興市場的單一國家基金表現特別突出,截至11月底,在美國前十大全球股票基金中,有八隻主要投資中國市場,迄今增長逾37%。投資其他新興市場基金亦有強勁增長,如美國ING俄羅斯基金及Eaton大印度基金於11月底分別錄得超過50%及30%增幅。

至於東南亞國家的基金表現亦不弱,以美元計,指標指數如MSCI遠東自由新興市場指數迄今已升24.7%,但有些升幅更驚人,像德盛菲律賓基金已錄得70.8%增幅!投資印尼也不俗,富達和德盛印尼基金分別升59%和48.4%,表現相信令人感到滿意。不過,國際資金勢力固然不容小覷,這些新興市場的領導層所關注的,就是游資的移動,只要稍有起哄,投資者根本不會客氣,沽貨走人避難,最多亦不過賺少了一點而已,但這種力量卻可以對這些國家造成巨大的金融破壞,難怪泰國越加息,資金越湧入。由於內地仍控制外匯出入,殺傷力尚未浮現,但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看看港股等紛紛低頭便知影響,所以禤中怡想向大家撥盆冷水冷靜一下,想一想07年的投資部署,然後過一個平安的聖誕節。

李澤楷喜歡翻兜
電訊盈科(008)主席李澤楷的話題可謂寫不完。今年在電盈股東大會列席,滿足小股東渴望見面的要求後,李澤楷二話不說卻又研究出售大部分電訊資產予私人投資基金,及後更索性出售電盈股權套現走人,令小股東失望。可惜父親的介入令李澤楷再一次變卦,讓股權重歸手中。這個180度的變化令人難以理解之際,他更身體力行大手吸納電盈股權,重新鞏固大股東地位。近日禤中怡又發現李澤楷另一宗翻兜交易。他的新加坡上市旗艦盈科拓展旗下盈科保險(065)最近斥14.7億元向香港置地購入鰂魚涌英皇道1063號全幢物業,作為集團長期投資,待分散在其他地區約20萬呎樓面的寫字樓租賃合約完結後,集中遷入該物業。

本來物業交易平平無奇,但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該幢物業前身其實是李澤楷旗下的盈科集團持有的!

事情要追溯至96年8月,當時李澤楷的盈科集團購入該物業計劃作重建。該廈原址為皇冠車行大廈,由盈科集團於95年底以6.75億元向英之傑購入發展,但於短短8個月後便將地盤以8.1億元轉售予置地,每呎樓面成本約5,300元。置地則為整個項目投入共2億美元(約15.6億港元)重建該物業,並於1999年落成。李澤楷在一買一賣中已即時獲利約1.35億元。可惜一場亞洲金融風暴,地產等資產價格直線滑落,置地自然揸貴貨,所以直至05年底該物業資產仍有虧絀2.3億元,而盈保待該物業落成多年,收入穩定(去年有純利2.5億元)才購入該物業,可見李澤楷認真懂得高賣低買的技巧!

(12月22日刊於《am730》)

Thursday, December 21, 2006

星馬靠古建築賺外匯

很多投資界中人都認為,在投資成績方面,香港外匯基金的表現,輸給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淡馬錫控股,及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Investment Company)幾個馬位,任志剛不值拿取如此高的人工。

從旁觀察,我相信原因與香港政府那種官場文化有關,令到政府的投資成績長期偏低。只要看看政府在中環天星碼頭的處理手法,便可看到政府要同示威者鬥氣,明明示威者已經真金白銀向建築商買回鐘樓殘骸,還同建築商傾好價錢,政府中途要建築商即刻整爛鐘樓殘骸。有錢都唔賺,怎不令審計署長有機會「將軍」呢?

不過這件還是小事,最大問題是,特區政府從來不識用文物保育來賺錢,未知是想不通,還是集中拓展金融業,齊齊炒賣好過。在亞洲方面,新加坡政府在文物保育方面就很在行,例如將一間建於1928年的郵政局改建為一間豪華酒店,這物業就是由信和(083)大股東黃氏家族旗下管理的浮爾頓酒店(The Fullerton Hotel Singapore )。

至於新加坡政府旗下有間叫Ipoh Pty Ltd的公司,這間公司主要業務就是承租澳洲悉尼市中心一系列舊建築,例如1 Martin Place、Queen Victoria Building等等,並把其改建成高級商場。當然,新加坡政府要同新南威爾斯州政府拆帳,但由於1 Martin Place同Queen Victoria Building復修後那種富麗堂皇的氣派,並非那些假古董比得上,所以高級名店久而久之亦集中在Ipoh Pty Ltd旗下商場,難怪新加坡政府在幾年前,在馬來西亞華商手上買入Ipoh。

另外, 禤中怡最近在網上亦看到一段新聞,內容上與天星鐘樓事件有幾分相似,而且發生時間也同時是在這個十二月,但結局卻全然又是另一回事。

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古跡區,最近正興建旋轉塔,並展開了挖地工程,不過工人竟然在工地底下發現古城墻遺跡(據說是葡萄牙殖民時期,即1511年至1641年間建成的古堡城墻),馬來西亞文化、藝術及文物部長拿督斯里萊士雅丁即時出動拯救文物,更公開揚言保留古跡重要過一切,原本要興建的旋轉塔需另覓地點興建。

這項旅遊建築計劃於2004年公布,旋轉塔耗資2,100萬馬幣(Ginggit)(約4,606萬港元),建築物造型似馬來匕首,高度約為110米,政府最初的想法是希望在那裏築起旋轉塔招徠更多遊客。今年10月10日更由馬國官員親自主持動土禮以表重視。

當知道原來地底有「寶」後,馬國官方的態度卻與我們政府的那一套剛剛相反。萊士雅丁拿督立刻擱置在古物地點興建旋轉塔,更明言這未必是損失,因為挖掘出馬六甲古城堡城墻,將能讓該區出現一個新的旅遊景點,而且只此一家,別人模仿不來,說明了古跡賺錢的簡單道理。他認為對於以旅遊業為主的馬六甲州而言,古物的價值是肯定的。

雖然舊天星碼頭建築並非甚麼維多利亞式建築,但中環一直都頗為欠缺一個大型商場,一個有舊時代氣派,作為名店的容身之所。其實,若果仿效新加坡的做法,將舊天星碼頭執靚,變成一個高級海景商場後,相信可以極高的租金租予名店,實行同置地爭一日之長短。

現時政府就要同錢及市民鬥氣,不肯移前幾米保留碼頭,那筆租金損失又向誰計算呢?所以政府話甚麼保育文物要發展,禤中怡想問,如果官員們不識箇中道理,一味倒米的話,又怎算好呢?老實說,我並不會如示威者般激烈,但看見政府處理問題時的態度,確有點戚戚然呀!

(12月21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December 20, 2006

內地英超轉播爭霸戰

之前香港轉播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之爭,結果由已獲歐洲聯賽冠軍盃轉播權的Now,斥約2億美元巨資,擊敗靠播英超多年「食胡」的有線,晉身球迷「第一伴侶」。不過,英超轉播權爭奪戰之風,經已吹到內地。

內地目前轉播英超賽事的,除ESPN,就是被內地球迷稱為體育電視龍頭的中央電視台(CCTV)。但英超話事人今年初進行2007至2010年球季的轉播權談判,令內地轉播球賽的形勢徹底改變。由於Now的天價,加上新加坡電信集團也以約1億美元,投得未來3季的新加坡地區英超轉播權,使得競投內地轉播權的ESPN、CCTV、地方體育頻道聯盟及主營收費數碼電視的天盛集團,要再加重注,以便吞下未來3年的龐大廣告收益。

不過,地方體育頻道聯盟及CCTV也退出戰團,只剩下ESPN與天盛集團角逐,也被外界視為傳統電視與數碼電視的「決戰」。其實天盛集團,全名是天盛(上海)數字電視發展有限公司,今年才正式成立,獲得廣東電視台全資子公司、廣東南廣傳媒數字電視有限公司授權,負責在內地營銷推廣廣東電視台的歐洲足球頻道。根據天盛的公布,歐洲足球頻道擁有歐洲多個頂級聯賽轉播權,甚至連巴西、J-League(日本職業聯賽)、南韓聯賽也囊括在內。ESPN則擁有未來4年亞洲主要地區的英超轉播權(不包括中國大陸及香港),相信ESPN或會不惜工本要奪得內地的巨大市場。面對這個局面,天盛目前對此十分低調,非常謹慎。可是有分析指,英超開價過高,隨時會變成「三輸」,更令內地球迷成第四個輸家,搞到公司冇錢賺,球迷冇直播睇。

iPhone唔一定要叫做iPhone
在傳聞中的iPhone臨推出前,有一宗看來似是大發現的消息,就是「iPhone」此商標名稱,原來一直都是Cisco的子公司Linksys擁有,而Linksys亦都不客氣,出了個名叫iPhone的Voice over IP電話。

不過,熟悉Steve Jobs或者蘋果電腦一貫作風的人都知,蘋果產品命名素來無固定準則可言,隨時可來一個令人大吃一驚的新奇名字。

iPod本身已經是一個經典例子,相信若問香港iPod用家,「iPod」中Pod此3個字母作何解,十個有九個半都答不出來。而Pod又怎樣同音樂扯上關係亦都是一個好考人的語言學問題。但Steve Jobs有辦法令全世界記得iPod就是MP3,一如Walkman就是便攜收音錄音機的統稱,市場或用家就完全拿Steve Jobs沒辦法。

就算連蘋果電腦作業系統Macintosh,何解要稱作Macintosh也不是太多人知道。不過不論是Macintosh,還是iPod,不論你是哪個國家的人,上述名稱又易讀、又易記,加上設計外形夠潮,就成功俘虜好多人個心。所以iPhone最後以甚麼名字亮相,才是最值得期待,至於Cisco以為用了人家個project名就當寶,那便由得Cisco當噱頭宣傳罷了。反觀Microsoft在為產品改名方面則頗為失敗,iPod的對手Zune,對好多人來說這個名又不好聽、又不易記,改名已經輸一大半。好像以前Pocket PC最初用OS叫做的Windows CE,大部分人都不知Windows CE搞乜東東,最後轉名Windows Mobile系列,才比較清楚易記。而最新搞作Vista呢個怪名,又不知是誰的傑作。
所以改個好名對推廣產品十分重要,而很不幸,很多公司在改名方面,就不及蘋果電腦的創意。在香港,說到有類似創意的代表人物,要算是黎智英,同埋已故音樂界同廣告界鬼才林振強。大家應該更加注重此種文字創意,改個壞名做壞個product棧白費大家心血。

(12月20日刊於《am730》)

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紅酒跑贏大市

今年若果將銀行存款拿出來投資的話,相信可享受雞犬皆升的理想回報,從股市、貴金屬、商品,甚至外匯都應該有點斬獲,但除了熱門投資產品外,原來有些品味產品亦似受財富效應滾存的作用而攀升。

據一個衡量頂級質素佳釀的指數Liv-ex 100的加權平均計算,酒價自今年1月初至11月底,已錄得約45.7%的增幅,絕對可與傳統投資工具如股票、債券,甚至對沖基金等表現媲美,回報一點也不遜色。

這個指數其實是London International Vintners Exchange(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所編製,主要由5種酒類產品所組成,其中波爾多葡萄酒(Bordeaux)佔指數比重的91.7%,而香檳則佔4%,Burgundy(布根地葡萄酒)佔2.6%,具一定指標作用。為甚麼能夠有如此表現,其實除了傳統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帶來財富不斷增長外,新興國家如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些市場經濟膨脹自然造就一批新需求者。當然專業投資者和專門投資酒品基金的加入,自然為價格推波助瀾。若以個別紅酒表現來看就更是不得了。例如一支98年的Lafite,以一箱計,已由1月的1,240英鎊(約18.8萬港元),攀上2,370英鎊(約35.9萬港元),足足升了91%之多!分分鐘比投資藍籌股還佳。如果財力不夠,又或者純粹嗜好杯中物,不妨買一兩支傍身,因為每支價格亦已升至198英鎊(約3,004港元),也有92%增幅,唔飲都有賺,難怪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酒價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以回報計可能更是過去10年來最佳。至於明年市道又如何?專家當然看好,有些進取的更預測明年4月前仍再升6%,原因莫過於經濟續好,大家人工水漲船高,而海外需求持續不斷,試問供應有限的情況下,怎不炒個不亦樂乎?至於香港投資者可以怎樣入市?禤中怡並非此道專家,估計除了買實物等升值(注意,也有可能跌價,絕對要注意風險)外,海外也有些專投資紅酒的基金供認購,據聞英國已有3個類似基金,規模更達5,000萬英鎊(約7.5億港元) 。

校園手作仔變金傳奇-無名小站
雖然雅虎中國管理層在Web 2.0發展上意見分歧,最後高層換到像走馬燈般。不過,雅虎在台灣的分公司雅虎奇摩就大舉進入Web 2.0領域。最近,雅虎奇摩收購台灣Web 2.0的霸主無名小站,其品牌、戶口等全部保留,暫不會同雅虎奇摩合併。究竟無名小站是甚麼傢伙?

無名小站本來是台灣交通大學裡面的一個BBS,是一群大學生「柴娃娃玩下」。台灣青年人一般鍾意在BBS同人吹水,傾閒偈,甚至藍綠罵戰。不過無名小站加多樣功能,就是提供個人相簿這類增值功能,這些本來只是學生哥手作仔。但結果好多人走上去玩,會員人數多到連台灣非牟利的學術網絡都難以負荷,最後迫住商業化,成為一間私營公司。

之後,無名小站又增加博客功能。由於台灣好多年輕人都是無名小站的用戶,所以好多台灣人的博客亦都是由無名小站開始。正因在青年人中很普及,所以台灣六成博客都在無名小站。其他公司想進軍這項業務,除非收購無名小站,否則恐怕連入門機會都無。

事實上,在無名小站內,亦都有不少出名的博客,否則無名小站亦不會被外界估值成7億新台幣,大約成億幾港紙。好像很多人在MSN大頭愛用的麻糬人,查實來自在無名小站之彎彎的博客,而彎彎的博客內容已經出了三本書。而陳水扁的前得力助手羅文嘉更是台灣政界唯一真是會寫博客的人。他在美國哈佛讀書時就透過博客炮轟陳水扁。單是彎彎的博客和羅文嘉這兩個人,都不知會在Web 2.0年代,帶來幾多無價人流。

(12月19日刊於《am730》)

Monday, December 18, 2006

和黃傳聞掀風雨

李氏家族曝光率不減,正當李家二公子的電訊盈科(008)股權交易新聞剛落幕,父親李嘉誠的和記黃埔(013)又有大「新聞」,就是上周五傳賣3G資產兩宗「新聞」,而有能力買這些巨大資產的就是中國移動(941)和中國電信(728),但所謂「新聞」,原來竟有通訊社收到的收購文件也是偽造的!禤中怡以往聽一些二三線股買賣交易被質疑新聞較多,估不到今時今日連藍籌股也不放過,慘變成炒賣工具,消息一出,和黃上周五股價自然曾急彈,皆因市場早不看好這包袱,能夠找到買家接貨當然是好消息。

今次傳出該傳聞的就是newswireless(網址為http://www.newswireless.net/),這個網站的主理人或編輯叫Guy Kewney,來頭不小,替電訊雜誌如《 IT Week》及《Personal Computer World》撰寫專欄外,偶有文章散落於英國《獨立報》、《泰晤士報》和《金融時報》等等。

對於今次出現「老貓燒鬚」,Guy Kewney昨日在網站坦言這也是賭一賭而已,因為一向信任的消息來源從來沒有弄錯,而作為一個記者,他也曾作核實工作,奈何他接觸的每一個消息均突然之間找不到,更令這宗傳聞變得有可能發生,因為大家都受限制,不准對任何人士發言,由於事件太震撼,故此才決定發布出來。不過,兩間集團最終未有任何公布,反作否認,Guy Kewney也似安慰自己說:「在交易簽定前,也可以取消的」,並坦言過去也曾經歷過,IBM曾叫歐洲的記者往其位於Yorktown Heights的寫字樓,看似有重大公布,後來只是閱覽一些低層副總裁無甚價值的評論,之後卻不見有重要收購消息。至於和黃傳聞是真是假,Guy Kewney話未聽到更多消息前無可奉告!投資者將接觸的市場資訊作為買賣參考數據無可厚非,但面對各種傳聞時,禤中怡提議大家還是避免追入,待落實後才重新部署,因為事件已曝光,上市公司單是應付監管機構已疲於奔命,相信難以即時落實交易。由於傳聞出現,即時對公司未來股價構成不明朗因素,屆時大家千萬不要急於湧進股海,應靜待有各方反應,慢慢消化才作決定,最少知道自己為何要投資。

MySpace壓倒雅虎
網上熱潮未退,國際傳統媒體龍頭新聞集團(News Corp.)首領梅鐸大舉進軍互聯網業後,似漸見威力,第一炮當然是收購社區網站MySpace,最近在美國市場更技術性擊倒互聯網龍頭雅虎(Yahoo!)。由於將MySpace納入新聞集團旗下互聯網部門霍士互動(Fox Interactive)內,據調查機構comScore Media Metrix指,原來在美國11月網上瀏覽量統計排名中,霍士互動的瀏覽量由10月的3,870萬次,大幅增加80萬次至3,950萬次,壓倒雅虎,因雅虎同期瀏覽量為3,810萬次,比對手輸百多萬次,本身亦比10月的4,160萬次大跌210萬次。排名第三的微軟(Microsoft)瀏覽量亦跌7%至1,790萬次。霍士互動能夠勝出,自是拜MySpace所賜,因這項購入不久的業務發展驚人,瀏覽量較去年同期增長兩倍!此外,多間遊戲商如新力和任天堂推新產品,刺激同系的電視遊戲網站IGN.com瀏覽量。雅虎面對擁躉減少登入當然有解釋,他們話正提升其Web 2.0技術,減少打開網頁數量所致。自李澤楷於科網熱有份引進瀏覽量這種計算模式後,大家發覺中看不中用,皆因瀏覽量高低不重要,最要緊的是如何化為盈利。雅虎以用戶平均瀏覽時間約5.5個小時,比MySpace的4個小時為多作反擊。或許梅鐸已先為新業務建立市場聲音(noise),但谷歌(Google)於第四季完成收購今年大熱YouTube後,整個網上生態相信會再起變化。

(12月18日刊於《am730》)

Friday, December 15, 2006

私人基金瘋狂購物

自從電訊盈科(008)爆出可能出售電訊資產予德州太平洋集團(Texas Pacific Group)旗下新橋資本(Newbridge Capital)或麥格里銀行(Macquarie Bank Ltd)後,大家或開始留意國際私人直接投資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這類基金財力雄厚,在全球各地搜尋寶藏已達瘋狂地步。

最新鮮滾熱辣的交易,當然是澳洲航空剛被這些私人直接投資基金的出價所吸引,最終願意出售股權,作價達678.6億港元,成為全球最大宗航空公司易手買賣交易,而買家正是失去收購電盈資產機會的德州太平洋和麥格里銀行牽頭的財團,似乎這些大孖沙無懼高油價、恐怖襲擊對航空業所帶來的負面陰影。

其實,據調查機構Dealogic統計,全球國際私人直接投資基金收購金額,今年以來已達6,280億美元(約4.9萬億港元),創歷史新高;涉獵範圍更從半導體、醫院到旅館都有,甚至改變整個產業版圖。

這些私人直接投資基金單是在今年便已收購939間美國公司,金額高達3,600億美元(約2.8萬億港元),比過去3年的總和還高。

Dealogic統計,亞洲(不包括日本)今年企業收購金額達111億美元(約865.8億港元),澳洲和新西蘭也有113億美元(約881億港元)。

其實,私人直接投資基金入主企業後,市場憧憬有更好的前景,如提升盈利和效益等,但可能最終這些被收購的企業經營情況較收購前還差,有些基金做的可能只是「財務工程」,對收購的公司沒有實質改善。所謂「財務工程」,可能是幫企業拆骨,整合,總之在財技上落工夫,一般經營就非重點。

由於基金財雄勢大,未來是否會因為資金泛濫而作過度投資值得關注。禤中怡的一位上市公司高層朋友曾指,往海外收購最大問題之一就是與這些基金爭,因為作為傳統企業,收購的目標必然與本身業務具協同效益及長遠發展前景有關,但這些基金願意出高價爭奪收購,令一般企業不願貿然對壘出手。至於奪得企業控制權的私人投資基金只想「賺盡」,大多會使出將收購回來的企業裁員、出售資產套現等方式,被收購的企業最終變成五癆七傷,要恢復昔日光輝絕對不易。

這類基金為甚麼有如此能力?皆因利用槓桿收購技巧(LBO,Leveraged buyout),簡單而言,就是實質投入資本少少,其他就來自融資解決,而抵押品分分鐘是收購回來的公司股份,結果是買多多也不怕彈藥不足。

此外,這類基金提供每年20%的回報率,因此吸引投資大戶樂於投入資金,加上近年全球股市上漲,助長私人直接投資基金熱潮;而高油價為中東國家創造大量財富,石油大亨拿着大批「油元」,當然要找渠道投資,間接帶動這類基金規模擴大。所以,要麼再集資?其他私人基金或大戶亦樂於提供資金去尋寶,試問彈藥哪會耗盡呢?但隨著國際私人直接投資基金逐漸坐大,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就禍福難料。

以最著名的如德州太平洋集團旗下新橋資本為例,今年已募集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基金,專門於亞洲物色收購機會,明年還計劃募集另一個亞洲收購基金。

這些基金除向如半導體行業埋手外,全球第三大唱片公司EMI、德州儀器、英國電信等公司都成收購目標。如杜拜政府旗下的私人直接投資基金-杜拜國際資本最近希望以4.5億美元(約35.1億港元)買下英國利物浦足球隊,想一想還有那一個行業會被看上呢?

(12月15日刊於《am730》)

Thursday, December 14, 2006

投資前我會……

早前禤中怡收到一些讀者的意見,希望我能夠在專欄中作出一些股票推介,最好還加上止蝕位、止賺位之類的數據以作參考。

首先,我不是不想向讀者作出推介,但投資股票這回事,真的可以如此處理嗎?我曾經與很多專業投資人如基金經理分享投資經驗,對於止蝕、止賺這些名詞,大家聽落也覺得有點好笑。

買入一隻股票前,作為投資者必須先深入了這些上市公司的基本資料,這可從多方面入手研究,如果是大行的基金經理,最直接方法就是撥電話要求約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進而走到這些公司的工廠生產線實地視察。睇廠的重點,必須要細緻關顧四周環境,而一些有趣小節更是「主菜」。

第一,留意工廠裏工作中工人的態度,一眾業務不俗的上市公司之工廠,年中必有很多如基金經理般的無聊人會登門造訪,工人們見慣了陌生人巡廠,自然亦會見怪不怪,理你都傻,反而如你見到工人們個個煞有介事的對你殷勤有禮的話,大有可能只是管理層事先吩咐的「待客之道」。
第二,看看工廠告示板,告示板上通常是工廠管理層發放各式各樣資訊的主要場地,每張notice都反映着這些公司的經營之道,如果你看見notice的日期年份久遠、過時的話,證明這些公司並不大着重與員工「白紙黑字」的溝通。另一方面,告示板很多時也會貼上一些與業務相關的資料,如每日生產流程、工傷數字,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損耗情況等等。

除了睇廠外,基金經理也會向上市公司管理層索取客戶資料進行interview,從客戶角度了解上市公司的營運情況,這個做法的好處是,在索取客戶資料的過程中,可看清上市公司的行事模式,一般而言,基金經理在索取客戶資料前,已經能夠在年報上知悉部分主要客戶的名單,如果上市公司在交出客戶名單時吞吞吐吐的話,多少已露出上市公司與客戶的關係好壞。而在會見客戶時,基金經理更可直接了當的查問巨細資料,對日後投資起著關鍵作用。

也許散戶對閱讀厚厚的年報不感興趣,但禤中怡還是想告訴你,公司年報蘊藏著許多有用資訊,若要長期投資成功,年報不可不讀。首先,當然是公司損益表P&L,但要看的不只是公司賺蝕多少,請看看財務報表附註中的分類資料Segment Information ,當中刊載了公司各項業務的成績,許多時候會給你意料之外。另外請看看現金流量表及與去年比較,所謂“淡淡定,有錢剩”,若一間公司經營有道,包括銷售,庫存,應收及應付款的管理,以致撥作發展的資金,融資安排及派息上,都應在整體上使公司有cash profit。就如讀者一樣,無論你個人有幾多大計或想法,總不會令到自己荷包乾塘或債臺高築。

有時在「其他收入」,你也會有所發現,一些公司最賺錢的「業務」可以在這裏找到,特別今年相信很多上市公司靠這裏記錄的非本業收入如投資收益,匯兌收益支撐P&L。另外管理層的薪酬及末行使stock option的行使價及到期日更是有趣的啟示。一些非常見的附註,往往耐人尋味,有次我細看一項叫「豁免應付款項之收益」,就對該公司管理層如何cook books佩服不已。等候待判決之訴訟及或然負債也是不可不看,特別要留意當中的風險。

另外,還需看看核數師報告,若發現公司沒有clean report即核數師對帳目有某些保留,投資此公司前請3G(三思)。

股東及管理層背景亦是禤中怡必讀的年報欄目之一,很多時這裏也會披露出上市公司管理層架構裏的真實關係,如管理層是否一家親,他們的學歷資格及工作經驗都可以一目了然,另一方面,管理層委任的非執行董事名單,也必須注意,如一些公司,便十分喜歡找一些知名度高的政、經界人士擔任非執行董事,志在令公司睇落好像有點「卡士」。而非執董的人選,其實亦能反映公司管理層的人脈關係或經營之道,禤中怡多年前,便曾經發現有上市公司委任在港名不見經傳的老外為非執董,最初也不明所以,其後這家公司卻披露原來有意在這名老外非執董的國家作出大量投資,而這名老外的盲公竹角色也不言而喻吧。

(12月14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06

中資向外闖的惡果

近年,中國公司都有個怪習慣,就是錢賺多了,就喜歡向外闖,「走向世界」變成了每家「新發財」公司業務更上一層樓的標誌,其中一個常見的方法,就是收購合併一些外國知名公司的業務或者子公司,以鈔票把這些外國大公司的名字「拿下來」。可惜,外國大公司願意出賣的,正正也是業務發展不理想的負資產,其潛在價值極其量只有大公司的品牌罷了。中國「新發財」買到的只有「名」,想要「利」,卻變成妙想天開。

TCL多媒體(1070)最近發通告,指其全資子公司TTE(TTE Corp.)(一間於04年由TCL與湯姆遜(Thomson)組成的合營,及後變成TCL全資附屬),於北美業務應可轉虧為盈,成功「甩身」。皆因TTE在北美地區大量推出用CRT的大尺碼數碼電視,以及平價數碼電視,而美國人的住宅面積一向巨大,表面看來,TCL應該有機會在北美「甩身」。但如果大家睇清楚北美地區電視技術發展趨勢,禤中怡會勸大家不要太老定。一方面,由2007年開始,模擬電視制式開始在北美淘汰,進入換電視高峰期時,究竟美國人仍然鍾情耗電高的CRT,還是LCD電視,因大尺碼LCD跌價頗快,而生產LCD賺錢的都只是台灣、韓國公司,下游的電視機製造商就得個做字。

這次不同於TCL買阿爾卡特(Alcatel)手機業務,當時是連一堆技術及專利一同買入,TCL當時夥湯姆遜只是買其品牌,湯姆遜本身並沒有很多北美數碼電視專利技術,如數碼電視發展以LCD為主,TCL想靠北美業務翻身頗困難。近年中台兩地收購外國大牌子,很多都是焦頭爛額收場,除TCL外,聯想(992)收購IBM個人電腦(PC)部門,現時仍未止血。台灣明基收購德國西門子手機業務,更壯士斷臂將手機業務送去破產算數,反而德國西門子手機技術專利已搬往明基手上,無必要再養薪酬高的歐洲員工。

何苦要以高價買品牌呢?現時很多品牌只要口碑好也可快速崛起,你話數年前有多少人知道「Google」是何方神聖呢?更不用說可預料Google成一代股王。最重要的是有多少技術實力在手,現時最賺錢的是工業設計及技術而非品牌。如中國公司仍要玩貴到死的品牌收購,禤中怡反應很簡單,趁機出貨收錢走人,免得日後走得「摩」變大閘蟹就不好了。

eBay創造小鎮商機
eBay這隻巨型「怪獸」近來被雅虎(Yahoo!)和谷歌(Google)搶去不少曝光機會,查實今年最先大手入貨的就是eBay,這間公司收購Skype後,才觸發一連串巨型收購行動。為甚麼指eBay是怪獸?皆因她的商業模式也算是由「藍海策略」所產生,利用網上拍賣各式各樣物品,真正自己創造一個新市場出來,雖然股價未有顯著起色,上周五收市價比去年底還低,可謂「潛水」中,但原來有不少人已依賴她去生存。eBay上月進行為期3周調查顯示,單是在美國便估計有75萬人藉此維生,包括出售、競投、購買的交易外,連同在eBay社區討論區和慈善活動使用量達5,200萬人次,可說十分厲害。調查發現這些網上商家來源並非大家熟悉的華盛頓、三藩市或芝加哥,而是一些小城鎮,差不多在每10宗生意裡,便有8宗來自小城鎮。排第一位的是新澤西(New Jersey)的Lumberton,是甚麼地方連禤中怡也一時答不上,查一查,竟在網站找到00年時,這鎮有逾1萬人口,57%成年人已婚,相信現在變化不大吧!排第二的是田納西州那什維爾(Nashville, Tenn),真的摸不著頭腦,但看見賭城拉斯維加斯和加尼福利亞的Graton入圍就不同,Graton只有約700個家庭,原來居民主要是藝術家、音樂家和作家,難怪人少少,上網活動卻那麼頻繁。

(12月13日刊於《am730》)

Tuesday, December 12, 2006

創業板笑話 裕興發達之謎

禤中怡昨日談到企業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其中藍籌股財雄勢大,加上顧及公司名聲,自然會小心處理事務,相反二三線股份集中業務發展,分分鐘忽略了這個重點,最新的例子就是創業板上市公司裕興科技(8005)。

這間公司從事生產數碼科技產品等,最令人側目的是,雖然公司掛有「科技」二字,卻原來不務正業。早於04年8月該集團透過旗下全資附屬金裕興動用高達約2.12億港元,向三水健力寶購買一間深圳江南的公司10.435%股權,而深圳江南本來持有平安保險(2318)內地法人股,金裕興應佔僅5,100萬股。最特別的地方是,裕興主席祝維沙當時又是三水健力寶控股公司的股東之一,而三水健力寶附屬的健力寶卻出現財政困難,及後三水健力寶更被少數股東接管,但金裕興卻仍然向三水健力寶收購資產,那麼是不是有人想趁勢為資產找出路呢?至於那批平保法人股並非在交易所流通的普通股,要脫手並非易事。

對裕興而言,也是問題多多:第一,裕興當時市值才不過1.24億元,公司律師亦曾指根據中國法例,該股旗下金裕興並無足夠資產淨值進行收購,莫非有人很想很想塞錢讓裕興小股東賺?第二,亦是最重要的,這宗交易以規模計,已被視為非常重大收購,但股東們卻原來一直被蒙在鼓裡,當然無法提出任何意見,直至該股披露方知底蘊;第三,一間經營科技產品的公司卻不務正業,協助大股東接收一些與業務不相關的資產,究竟對股東有多大效益,對視作投資科技股的投資者而言,又是否入錯市?好了,若果這宗投資變成無價值的話,又是甚麼回事呢?董事指倘投資深圳江南被視為無價值,最壞財務結果是要為認為深圳江南的投資帳面值逾2億元作撥備,即變相損失,以及為一項用逾1,800萬股平保法人股作抵押的貸款共1,200萬元作撥備。

雖然股價復牌後一度急升9倍有多,但投資者若憧憬所持平安保險法人股而高價追入,恐怕大有可能損手爛腳離場,皆因股價之後一直在1.5至1.7元之間上落,賺錢的或許又是大股東!更重要的是,請不要忽略整項交易可能變成沒有價值,屆時以為執到寶,可能換回兩根草!

禤中怡無意將創業板地位貶低,相反這個融資渠道確可提供另一個平台讓小公司成長,如不少創業板公司轉往主板掛牌後股價表現不俗,可惜的是,企業管治不應只停留在大企業身上,細公司也應有嚴格企業管治水平,分分鐘比大企業要求更高,為甚麼?假若不幸出事,如公司資產流失1億元,請問對一間市值數十億元的企業和市值1億多元的企業來說,哪個影響更嚴重呢?

內地有政策 香港無對策
面對毒菜、毒魚、毒豉油、毒……,毒到禤中怡都不知怎算好。內地政府一片好心,繼突然禁止輸出淡水魚來港後又有新政策,昨更禁止利用陸路運輸,將內地鹹水海產輸入香港,涉及的產品由魚類產品,擴闊至蝦蟹及貝殼類產品,真正做到魚蝦蟹通殺。話雖可找替代品,如急凍魚類產品及其他海外出口貨,以香港這個號稱「國際金融中心」,相信不愁欠缺揀擇這個問題。可惜的是,內地的政策已開始讓香港人體會其「主客」之分,隱約看到香港出現一種束手無策之感。

首先,在食物進口方面,香港的衛生要求的確較內地高,但不代表內地同胞生命不值錢,相反香港更要扮演牽頭角色,讓內地的食物衛生標準追上來,儘管孔雀石綠、抗生素等等含量超標,進食一點點不會致命,但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應建立榜樣,令內地人明日食物衛生的重要性,「食得多才有危險」的言論亦不應宣之於衛生署之口吧!對著香港順民這樣說還未至大問題,如對著老外還誇誇其談「少少毒無事論」,反嚮會有多大呢?至於內地執行政策時的確令人不知所措,如上周九廣直通車突停駛,旅客不知怎算好,之前兩周,禤中怡的朋友往上海公幹,可惜上海浦東機場卻又突然不明所以地關門,飛機只好急轉往杭州降落,難為那位朋友滯留在機上等復飛,最後短短約3小時航程,慘變8小時長途旅程,場面慘淡之外,實在說不出其他話來。

(12月12日刊於《am730》)

Monday, December 11, 2006

股東一票也不能少

自從股壇長毛David Webb於03年提倡企業管治,不惜身體力行,親自出席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當然要買入些少股份,或託朋友送委託表格,即proxy form也才可入場),實行他的「殭屍行動」,呼籲投資者在股東大會上反對上市公司增發20%新股的一般授權,建議發行新股上限由20%降至5%,折讓價不可逾5%等等。

他更多番挑戰多間大藍籌的公司董事會如滙控(005)、恒生(011)等,儼如股民救星,更曾就應否准許傳媒入內列席股東大會而擾攘逾句鐘!後來他加入港交所(388)成為董事,成功加入建制內才暫息旗鼓。不過,儘管有些小股東不滿David Webb令股東大會會議時間拖長,遲了開飯,但大家似乎已懂得把握股東大會的機會,進行一些別具意義的「行動」,不再純粹如一些職業股東買些上市公司碎股,然後去開會等吃(當然公司要有此安排,否則空歡喜一場)。

近日禤中怡看到兩間大藍籌股的投票結果,發現股東利用手上的投票權,不會盲目依循大股東,齊齊投贊成票去。在上周,兩間大藍籌舉行股東大會,當中的投票結果或露偳倪。

新鴻基地產(016)披露上周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投票結果中,議案之一:「批准董事會透過增加購回股份數目而將發行新股一般授權擴大」有1.75億票投反對票,佔總投票比重10.35%,比上屆股東會反對票共1.42億股還多23%。至於另一議案:「批准董事會發行額外股份之一般授權」,投反對票數目由去年度的逾2.61億股更大增55%至超過4.07億股,反對比例為24.08%。

禤中怡再看看之前舉行的思捷(330)股東會,發現情況更顯著。其中「賦予董事一般授權以發行……最多已發行股本10%之額外股份……」決議案中,投反對票的較去年增加約17.5%至3.68億股。不要小看這個票數,原來已佔投票總數的44.45%,只是根據規定,上述兩間藍籌股的各項決議案的贊成票超過投票的50%,議案便算通過,可見思捷的董事只是獲些微多數股東的贊成票支持議案方獲通過,否則分分鐘不能自行決定增發最多10%股份融資,需召開股東會批准方可。至於能夠動員這麼多票數,相信亦拜前主席邢李㷧所賜,請不要誤會,只是覺得邢氏過去多次持續減持大量股份後,接貨的應以基金等專業投資者為主,當然有say啦!

讓董事有權發行新股其實亦未知是好是壞,如董事掌握時機,可藉股價在高位時快速集資,提高股東回報,若如David Webb提倡供股建議,讓其他股東有認購機會,恐怕在時機上或有閃失。但股東亦擔心亂印公仔紙會讓他們有所損失。其實,藍籌股在這方面理應克制,但一些二三線股亂批股、亂供股問題尚未解決,又有誰可為小股東伸張正義呢?

內地孕婦來港生育 政府無橋
近來大批內地孕婦來香港產子,令到公私營醫院人滿為患,而且孕婦無做產前檢查,有性病愛滋都不知道,香港的醫生同助產士就日日在高危環境下工作,「咪話唔慘」。

不過,不只香港遇到類似問題,美國的問題比香港更嚴重,因為根據目前美國法律,在美國出世的就是美國公民,而父母可以憑子女的美國公民身份,申請無配額限制的一家團聚移民名額。所以很多墨西哥的產婦,跨越美墨邊境生仔,還未計那些內地比較富貴的孕婦,齊齊闖入美國生育。目前美國的做法是,如果入境官員見到是孕婦,可以不准對方入境。當然對臨急抱佛腳那班人幾有效,但結果是很多墨西哥產婦,一知道自己「有咗」就申請美國簽證,然後逾期居留打黑工,直到生得為止。

按照美國經驗來看,特區政府對付內地孕婦來港產子這個問題上,都沒有甚麼好橋。或者可以仿效英國,修改國籍法去解決問題。以前很多日不落國殖民地子民湧去英國產子博取英國公民身份,令到英國十分煩惱。結果英國在1983年改國籍法,除了剝奪香港人應該有的英國公民身份,同時亦講明,除非父母是英國公民,或者英國永久居民,否則所出生的細路均沒有英國公民資格。如果修改《基本法》,規定只有父母擁有香港居民身份,所生的細路才有香港居留權,禤中怡認為這個規定也算合理,不過,就算香港人學足前事頭婆招數,都未必能阻止內地大肚婆來香港生仔。以前話英港醫療水準差不多,去英國產子主要目的是希望拿到本英國護照,但目前中國庸醫那麼多,加上實行一胎政策,內地大肚婆仍有很多誘因來港生仔,不如香港設立專服侍內地孕婦的私家醫院更好過啦。

(12月11日刊於《am730》)

Friday, December 08, 2006

聖誕鐘買不買滙豐?

一年將盡,又到計數時間,其中大笨象滙豐控股(005)表現尚算對辦,若果跟隨所謂「聖誕鐘買滙豐」的投資策略,計一計總有點斬獲。

以該股去年12月1日收市價124.9元計,若入市吸納,且不被中資金融股突出表現所引誘持有至今,以昨日收市價141.1元計,每股也有約13%帳面回報,每手400股有約6,480元帳面利潤。該股還有每季派股息,每股0.15美元(約1.17港元),若末期息與去年一樣,全年總股息為0.76美元(約5.928港元),每手股息總額有2,371元,股息回報率4.7%,比「紅簿仔」存款息好,難怪禤中怡的朋友被滙豐職員游說投資基金時,只講一句:「我一向只買滙豐股票」,令那位職員頓時無言以對,莫非倒自己公司米嗎?滙豐現市盈率13.34倍,相對花旗(CitiGroup)的10.93倍、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12.13倍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的13.26倍顯然有點高,幸好未致有太大距離。由於滙豐大班事先張揚壞消息如憂慮美國市場壞帳上升及營業額增長放緩等,令市場感到不安,齊齊作集體決定:沽之哉!由於中國概念已成為本地甚至國際銀行前景關鍵點,且看內地開放外資銀行經營辦法後,在內地發展多年的東亞(023)股價即升便知。滙豐採多頭馬車策略,除自行擴張外,亦入股交通銀行(3328)兼合作發展高利潤信用卡業務,變相不用投入大筆資本、也可用交行分行網絡,但增長強勁也需要一段投資期,不易即時反映。此外,滙豐的投資銀行業務認真麻麻,只見傳聞裁減投資銀行部員工便知大笨象的投資銀行生意要加把勁,始終未見成績。

不過,若不以環球性的大銀行作比較,改為用現時在香港熱炒的中資銀行股,那就全然又是另一回事了。以昨日收市價計,各中資銀行的市盈率如下:工商銀行(1398)為27.61倍、建設銀行(939)為17.92倍、交行為34.67倍、中國銀行(3988)為28.42倍、招商銀行(3968)為46.84倍。
至於仍以本地銀行為主要業務的銀行股,東亞(023)為22.76倍、永隆(096)為16.33倍、富邦(636)為17.48倍、恒生(011)為17.55倍。故此若論本地市場,滙豐的投資價值絕對不弱,值得研究的反而是為何一家管理質素上佳、擁有世界知名度的銀行,其股價現卻比本地市場的二三線銀行還不如呢?若以一個小投資者的角度而言,買滙豐是保值的不二法門,但對於賭性甚重的小股民來說,滙豐永遠不會是投機的重點選擇。禤中怡覺得,滙豐這頭大笨象,確實是欠缺了一些特色,故對股價表現有一定影響。在中國概念上,滙豐雖然與中國有着過百年的歷史淵源,但其在中國的主要業務發展,暫時只有上述提及的交通銀行及平安保險(2318),不過外間普遍認為,滙豐在這些投資上,只是扮演着一個資本及技術轉移的角色,以交行為例,雖然滙豐調任愛將葉迪奇任交行副行長,但銀行界並不會預期葉先生對交行的重要政策能夠起著關鍵性決策權的作用,反而其角色可能會偏重人才培訓、強化交行專業管理及拉近與國際管理水平。

換言之,滙豐實未能如中資銀行股般給予機構投資者一個大、大、大的中國夢罷了。另一方面,若論及本地零售銀行市場,滙豐的優勢也正逐漸減退,先說按揭市場,中銀(2388)過去便把滙豐打得落花流水,滙豐不再是按揭的永遠一哥,而上月滙豐突然帶頭息、有說是大銀行水浸問題嚴重、要排洪,但禤中怡反而相信這是滙豐向其他銀行還以顏色的一步棋。而更令禤中怡對這隻愛股擔心的,還有其經營策略上的方向性改變。過去大銀行能夠恃強的地方,就是分行網絡。在六、七十年代,正藉公共房屋大量興建時期,滙豐可算是公屋的恒常租客,久而久之,其客戶網便遠較中、小型銀行具有優勢。

但時移世易,面對美式成本管理概念抬頭,一切減省成本的招數也要用上,減省分行的骨牌效應是連人手也會即時減少,盤數靚晒(但這是初期現象)。不過,更直接的,是把大銀行與中、小型銀行的分野大大縮細。以消費者角度出發,順路、快捷、方便,過去都是大銀行的優勢,但現在於一些旺區,如旺角、銅鑼灣及尖沙咀等,滙豐分行數目多的優勢已不存在,以銅鑼灣為例,主要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只有銅鑼灣場二期的分行,而在軒尼斯道上的兩家滙豐好像只提供高檔的理財及ATM服務罷了。

聖誕臨近,滙豐是否真的非買不可,對禤中怡而言,就真是大難題了。

(12月8日刊於《am730》)

Thursday, December 07, 2006

搬碼頭看經濟轉變

香港最厲害的地方是甚麼?人多車多?東京、倫敦也是同一個情況。開估吧!就是「變」,變得不亦樂乎。禤中怡在中環遊歷,印象最深刻的必是天星碼頭,無論是尖沙咀還是中環都有個大鐘報時,而且乘搭天星小輪過海夠方便,據聞當年會德豐(020)前主席李唯仁也是乘小輪從集團的旗艦物業海港城往中區的總部會德豐大厦也,分分鐘方便過坐專車「捐」隧道,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是不能邊乘船邊抽啖雪茄。

可惜的也是那個「變」,禤中怡再踏足中環天星碼頭時,只見正方柱體的鐘樓已變成廢墟,只有抗議拆卸標語在飄揚,但竟發現一兩檔售報紙和雜誌的攤檔,檔主正收拾賣剩的報紙,突然有一種唏噓的感覺,因為市場的重心已轉移,這些報檔還可以生存下來嗎?所謂市場,就是碼頭平日熙來攘往的乘客,他們每日光顧的為數不少,奈何新碼頭啟用後,再經過舊碼頭的機會相對減少,何況新碼頭也有售賣相同產品的銷售點,還會因感情因素而老遠跑去繼續捧場?

從這個場面,不禁令人思索,在經濟轉移期間,大家是否已早作準備應付市場變化,待變化真正出現時,已抽身而退,另覓商機。像這些檔口處理賣剩的報紙量看,恐怕問題比想像中嚴重,究竟會改變戰略還是繼續守下去好呢?

另一個經典場面就是一兩架人力車醒目地從舊碼頭遷往新碼頭旁邊,在行色匆匆的小輪乘客眼中,可能以為是一堆廢鐵,即使貼上出售牌子也好像乏人問津似的。看到偶然有些外國人坐在人力車上,由老伯氣喘喘地拉動,不禁一嘆世事如棋,更嘆息經濟轉型之不際。為甚麼?皆因人力車這種交通工具的確敵不過私家車,但真正的賣點是懷舊,為何不轉型變成旅遊產品。

禤中怡曾往京都一遊,除了傳統的清水寺,也對附近的郊外熱點嵯峨野甚感熱愛,有山有水嘛!最特別的是,嵯峨野也有人力車,而且是遊客喜歡的項目之一。只見黑色車身的人力車,架架車輪銀光閃耀,乾淨非常,而拉車的並不是老人家,竟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或許會問,年輕人願意做這種職業嗎?的確簡單看是一種勞力輸出,但見人力車伕行走一會便轉身向旅客介紹名勝,就變成一種服務業,而且汽車不多,道路寬敞,部分更不容許汽車駛進,為這項服務建造營商環境,年紀大的也可坐人力車上山,一樂也,絕對非坐的士可媲美。

回頭再看舊碼頭,接近報廢的人力車,禤中怡不禁無限感慨,經濟轉型是否等於淘汰一切呢?

人民幣正在貶值?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創新高之際,中國人民銀行所屬的內地《金融時報》日前刊登評論,指人民幣的真實有效匯率實際是不升反降,令人摸不著頭腦。該評論解釋,雖然人民幣兌美元確實正升值,兌港元和日圓也在升值,但兌歐元卻在貶值。今年1月4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中間價是9.7091,直至本月5日已貶值到10.4414。文章認為看人民幣匯率應從「對美元匯率」轉向「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角度去看。

因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包括美元、歐元、日圓、韓圜、新加坡元和英鎊等11種貨幣。若以此看,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正貶值,如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同時,中國進口價格漲幅顯著超過出口價格漲幅,這種情況一般在貨幣貶值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你信不信?

(12月7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December 06, 2006

外資行聘星洲人

禤中怡的新加坡朋友埋怨香港金鐘道一家美資大行近期挖了很多新加坡人才來港,禤中怡最初也不明白星洲人為何如此吃香,但想多一點,或者也是不難找到答案的。目前香港股市大旺,大行們生意增多,自然要增加人手,人才多多不夠,新加坡突然成為各外資大行在亞太區挖人首選地點。

話分兩頭,外資大行除挖新加坡人外,互相挖角潮亦鬥個不亦樂乎,大家睇大行的網站,香港和新加坡的職位空缺十分多。在大摩(摩根士丹利)網站內,發現亞太區私人財富管理(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部門請人外,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和固定收入(Fixed Income)部門也需分析員。若登入花旗網站,可看到業務發展、客戶關係主任以至櫃位員職位空缺都有。有中環圈的朋友告之,不少獵頭(Head hunter)公司正積極擴充,可預見未來生意有幾好,更重要的是一個股市已養活很多人,只要有deal做,牽涉的會計、法律、財務等服務不可或缺,連鎖效應絕對強勁,分分鐘連茶餐廳外賣生意也多些。(怎會有時間離開辦公室去食飯呢?)

問題是,為甚麼香港的土炮新人,面對那麼好景,但並非個個有機會,最終甚至有得睇,無得食?論英文,香港人的英文未必比新加坡人差,話雖新加坡人英文流利,但星英語(Singlish)口音不太標準,恐怕同印度英語一樣,會被視為英語聽力的一大挑戰。香港大學生講英文都算規規矩矩。但禤中怡估計真正問題是與不同民族的人相處有關,新加坡是有名的世界人種集中地,由細到大習慣與不同民族的人相處,世界觀以至在不同地區文化的適應力都較好。你叫他食牛扒又得,食咖喱一樣得。香港人最喜歡的卻是以本位為先,出去玩時自己圍埋一堆便算,存有這種圍牆心態,你叫外國大行怎請你?大行寧願請班講英文不太「正」,但不會排斥外來文化的新加坡人好過。視野狹窄的香港人若然在香港返工都唔掂,更不要談被人挖去外國擔任高職了。

禤中怡過去曾往新加坡出差,經常體驗到星洲政府以至社會整體對民族共和的睇法。由於要做一些投資研究報告,禤中怡曾細閱過星洲政府一些公開的政策宣傳刊物,其中講及房屋政策如組屋簡介及中央公積金資料等等。這些政府刊發的資料均有一個特色,就是必然會找來不同種族模特兒拍攝封面照,中國人、馬拉人、印巴裔人大家並排而列,不分你我。由於在很多政府刊物上有這種設計安排,故令禤中怡印象深刻,香港嘛,特別回歸後下下強調融合同學習祖國多過做國際都會,與新加坡相比,人地由小到大,已習慣了這種多元性的生活模式。

世界電信展之無啖好食篇
之前提過,世界電信展在香港舉辦是一件好威水的事。不過,這次政府選擇在亞洲博覽館舉行,有很多人怨聲四起,對這個新展覽場館印象甚為麻麻。首先車費貴,如要快,由IFC(國際金融中心)搭機鐵來回要72元,如不用八達通即日來回優惠,更要100大元。要平可搭巴士,但怎會有此閒情。結果未見會場,先被地鐵打一百大板。更慘的是場館膳食安排差到離譜,電信展第一日的午飯時間,連食自助餐都要排大隊,你有錢都不見得有位坐。捱飯盒?更不用講,你最好預備半個小時排隊買,兼且肯定要站著來吃。結果禤中怡不想浪費時間,最後搭機鐵去機場那邊食,快捷兼更便宜。難怪見到有參展商由機場坐機鐵運成批飯盒往博覽館,似乎這個是爭分奪秒的好方法,比搵位同事呆等更佳。

政府一心想將該處變成會展後另一個大型會議中心,但恐怕很多地方還需改善,至少要增設飲食設施,因山長水遠,已有充軍感覺,膳食安排還這般差,難有好印象。

(12月6日刊於《am730》)

Tuesday, December 05, 2006

David Webb變股壇金手指

港交所(388)做董事那位股壇長毛:David Webb每年聖誕都會推薦一隻股票給大家參考參考。早前David Webb按照慣例,在其網站上向網民及投資者大派聖誕禮物。據了解,David Webb的文章在12月3日上載,而在昨日一天之間,這隻被受股壇長毛推薦的股份,便曾勁升超過四成,股壇長毛搖身一變,成為股壇金手指!

根據過往的經驗,David Webb由7年前開始,每年聖誕節都會推薦一隻股票,過往7年他推薦的股份從未有損過手,其中6年其股價表現更跑贏大市,去年推介富士高(927),更加跑贏大市幾條街,假設於去年12月1日David Webb作推介後,股價為每股1.35元計,而昨日該股收報1.94元,全年回報足足有43%,儘管較恒生國企股指數以過去一年時間計的68%升幅為低,但比投資穩陣的恒指成份股於過去一年升幅僅23%,表現可謂對辦,絕對有交代,加上以該股每手僅2,000股,入場費僅3,880元,算是細細粒容易食。所以股壇長毛的聖誕禮物,對各位是頗為實惠的。
今年David Webb又會向各大小投資者推介哪一間公司呢?登!登!登……登!他所推薦的公司名字叫做順龍控股(361),這間公司主要業務是製造及售賣高爾夫球設備、球袋及其他配件。David Webb他自已目前正持有6.02%股權。

究竟這間公司有何吸引他投資之處?David Webb認為主要有幾項利好因素,一方面該集團將生產廠房搬往山東,而山東工資相對較平。另一方面,David Webb這些投資者自然要求在企業管治上有所改善,而順龍控股的管理層都嘗試去做,而並非學其他香港上市公司般對股民意見闊佬懶理,所以David Webb今年推薦這間公司,作為本年度的聖誕禮物。而直至12月1日,即上周五,該股收市價只是0.87元,以每手2,000股計,每手入場費不過1,740元。

可惜,大家對股壇長毛的心水似乎十分響應,順龍控股股價昨日竟然像斷線風箏般越升越有,兼一發不可收拾,昨曾高見1.24元,即急升高達42.5%之多!雖然收市股價略為回落,報1.19元,但單日已急升36.7%,僅跑輸另一創業板股份寶訊科技(8089)的45.8%增幅,成為升幅最大股份的第二位,但順龍成交股數和金額分別達1,371萬股和1,591萬元,遠較前者「乾升」實淨得多。不過,以順龍的股本僅3億股,扣除大股東持逾56%股權和David Webb的6.02%股權,實際流動的股份恐怕僅逾1.2億股,即昨日已炒賣10%流通股份,認真受追捧!David Webb手持股份的市值已水漲船高,總值高達2,166萬元。當中他曾於今年9月左右以每股平價0.78元,吸納順龍約10萬股,即已帳面賺4.1萬元,真的飲得杯落。

雖然David Webb並非財經演員,但他推介股票的態度,肯定好過很多財經演員好多,他一年只推介一隻,講明他的推介不是tipsheet(很多大行都有出tipsheet給客戶,不過班RM(Relation manager)個個都不知研究部同盤房張tipsheet寫甚麼,無法向客戶解釋清楚)。講明白所有潛在風險,與及企業管治的風險。由於David Webb認真同用心做份聖誕禮物,至可以連續7年都是長勝將軍。如有興趣看股壇長毛的大作,可登入網址:http://www.webb-site.com/

相反,睇睇那班財經演員,叫人炒窩輪完全好像不用負上任何責任般,隨便亂講就可以推介股票,如果有人有時間研究一下,那班財經演員推介的窩輪同股票一年內的表現,都應該會幾有趣。

(12月5日刊於《am730》)

Monday, December 04, 2006

IT界猛人學歷疑雲

據一位互聯網專業人員協會的深喉對禤中怡講,互聯網專業人員協會(iProA)發電郵,叫會員支持該會的常務理事葛珮帆博士參選選舉委員會資訊科技界別。葛氏擁有博士銜頭,但有好事之徒質疑她取得博士學位的那間大學的實際背景。在IT20網頁(IT20由20位資訊科技界專業人士組成,涵蓋公營、私營、專上教育界別及專業團體,屬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候選人,代表資訊科技界別的利益,網址為http://www.it20.hk/)披露,葛珮帆女士的學士、碩士同博士學位,同是在Greenwich University所取得的,如果是英國那間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都OK,是一間正正常常的大學,但如果那間大學真的叫Greenwich University,那就有趣了。因為在1998年至2002年,在澳洲Norfolk Island辦的Greenwich University,曾發生濫發學位事件,最後該校在這四年間所頒發的學位不獲澳洲資歷架構(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承認,全部沙紙變成廢紙。而葛博士並沒有提到其學士、碩士同博士學位在英國或在澳洲取得的。不知她會否為事件解說一吓呢?

另外,這個以IT界行政人員為主的iProA又像早前陳茂波主政的會計師公會,拒助他的政敵、立法會會計界代表譚香文派發刊物般,發生類似選擇推薦事件,恐怕遲早給人炮轟。較早前,iProA向有權在選委會選舉投票的資深會員(fellow member)以及一般會員(full member)發出一封mass email,呼籲會員在選委會投票當日,支持互聯網專業人員協會的會員參選。本來個會這樣做無可厚非,因為越多互聯網專業人員協會會員成功成為選委,對會方就越著數。而他們在信件內,先推薦3位同時是常務理事的候選人葛珮帆博士、鄧淑明同譚偉豪,叫大家大力支持這些候選人。之後又順帶一提電訊盈科(008)主席李澤楷、冠軍科技(092)主席簡文樂,以及陳其富同鄭利明,話這四位都是iProA會員,亦都叫大家支持吓他們。

問題來了,既然iProA叫大家支持其會員,為何當中又「遺漏」了「IT呼聲」的那6名支持民主派的候選人呢?究竟「IT呼聲」6名候選人是不是iProA的會員呢?如果仍是的話,為何不一視同仁對待呢?另外,IT20均是業界重量級人馬,如果互聯網專業人員協會常務理事會是支持IT20,那麼應該列出IT20全部20位候選人名單,但「又唔係喎」,至少不見IT20的民主派代表,本身亦都是香港人權觀察董事之一、民主派大好友莫乃光個名在封信裡面,究竟現在常務理事會這種做法,是甚麼樣的態度呢?很多會員都想理事會解吓畫。

哈薩克斯坦來港找水源內地城市來港招商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大至直轄市,細至縣鎮都向港人招手,估不到鄰近的國家也要找上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準備月中在港招商。哪個國家如此看重呢?答案是91年起獨立的哈薩克斯坦也!該國今年首6個月出口額36億美元(約280億港元),比05年升12.5%,進口額47億美元(366億港元),升30.5%。從數字看,比香港可謂少得可憐,根本不值一晒,但一談到資源產品就叫大家興奮起來,因當地鉛和錫儲存量約佔全球逾15%,若談到石油就更不得了,已知石油蘊藏量達300億桶,著名油公司如蜆殼(Shell)等早已登陸當地,每日石油產量從92年的53萬桶增至05年的100萬桶。至於今次來港招商料不以資源為主,或看中香港的地產和服務業,因該國於03年與內地合作於雙方邊境建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單是哈薩克部分佔地120公頃,有會議展覽中心和其他基建等,據聞有大孖沙準備出動,包括無寶不落的賭王史丹利何也!

(12月4日刊於《am730》)

Friday, December 01, 2006

電盈賣盤落幕

電訊盈科(008)單deal終於「喎咗」,究竟李氏家族各人心情會如何?
禤中怡先申報,沒有持有電盈和他的阿媽(mother's company)盈拓股份。自從爆出電盈賣資產後,整個下半年的財經新聞便給李家佔據了,一時這樣,一時那樣,最慘是電盈股東的心情給李家弄致七上八落,恐怕電盈員工的心情也好不了多少,皆因經常出現易主可能,即使員工是甚麼新經濟、高科技分子,適應能力有多強,也會被這些急速變化所拖垮。

至於買家梁伯韜加入戰團,「撲水」之餘,還要回應李澤楷交予立法會的信件,簡直疲於奔命。對於他批評部分傳媒報道及揣測造成混淆,令小股東不理解交易的好處云云,似乎高估了傳媒的威力,但想一想,甚麼希望小股東否決售股交易,甚麼鐵票「圍飛」,足夠推翻出售建議等等報道,都是對交易引致負面影響居多,好像無人提好嘢(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好處),莫非傳媒真的報憂不報喜?

此外,在盈拓股東投票前夕,《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卻突然爆出中共中央委員廖暉曾插手電盈賣資產建議,究竟背後是甚麼用意呢?想提醒盈拓小股東有中央干預,還是另有所圖?其實,自電盈合併前的香港電訊已有前科,市場一直認為最終放棄新加坡電訊這個外資買家,選擇李澤楷的盈動,已表明電訊資產不容有失,必須由與中方關係密切的人士持有,估不到今次有人趁投票前夕爆料話中方早前再施干預之手。其實政府干預非新鮮事,在外國也有,可能只是性質不同。如01年瑞士航空面對債務危機,獲瑞士政府撥款2.78億歐元支持。在今次事件中,傳媒似乎再一次凸顯成為「消息人士」的喉舌,像上演電視劇般峰迴路轉,雖然最終打回原形,但過程值得大家深思新聞從業員所扮演的角色。

至於李澤楷放棄投資電盈的心思路人皆見,未來電盈前景依然難以預測,再找買家也未嘗不可,相信鬧劇第一段落幕,07年或者又會再熱鬧起來。

內地統領制式與國際接軌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國力壯大,「話事」能力越來越強,自然想藉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去建立自己的地位。有報道指內地主要廠商計畫由08年起停止生產DVD播映機,轉為生產自主開發的EVD(Enhanced Versatile Disc)制式播映機。中國EVD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寶全話只會生產EVD和向下相容的EVD,而新科、夏新電子、海信與TCL等廠商下周會宣布升級計劃。

他更指19家廠商將公布52款EVD制式播映機,平均價格700元人民幣,與DVD機價格相若。至於6間內容製作公司將成立EVD內容營運公司作版權資源共用。目前,DVD機製造商須向外國專利者繳納高額專利費,故此國內公司大可藉此降低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節省大筆專利費,而且EVD的影像清晰度是DVD的5倍。

全球電子產品製造商正把DVD制式UPGRADE,由Blu-ray和HD DVD兩大陣營爭奪,內地推自己的制式無疑可避免被外資侵蝕利潤,這種情況在流動通訊市場也正出現相同演變,就是自己開發、全球獨有的3G技術:TD-SCDMA制式,與全球使用WCDMA和CDMA2000抗衡。中國人多好辦事,但與經常提及與國際市場接軌似乎又是另一套做法。需知3G發展多時,設備、手機開發成本均下降,自行開發新技術是否具效益真不得而知,能否輸出技術就更是勝出關鍵。今次EVD攻勢能否打敗對手也要看其他國家會否仿效。

(12月1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