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六成藍籌漏氣

期指昨日結算,恒生指數收市見27,065點,埋單計數,今年首3季累積上升35.56%(即7,101點),總算不俗。至於國企股指數則累升60.97%,表現更突出。


在40隻藍籌股中,今年頭9個月跑出來的,就是港交所(388),原來累積上升了176%,堪稱藍籌股王,而奪得亞軍和季軍就是中國平安(2318)和中國移動(941),他們累積升幅也有152%和91.96%。當然有好必有差,跑輸恒指的就是富士康(2038),首三季累跌13.75%,令人失望,排尾二和尾三的,原來是中銀香港(2388)和中電控股(002),分別累積下挫7.58%及6.08%。其實跑輸大市的,即比恒指升幅還少的股份,再加埋下跌的股份,合共有23隻,佔恒指成分股近60%比重。


話雖第四季仍有機會力追,但踏入10月,心理上總有點凶險的感覺,因為87年10月19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挫22.6%,即著名的「87股災」將踏入第20個年頭。當時波及其他發達國家的股市,形成一次全球性股市危機,當時亞洲股市中,港股和日股指數均重創逾10%,愁雲慘霧的氣氛可想而知。會否再現股災呢?禤中怡的確無水晶球,但若果人人有戒心,大市要造上可能不易,況且累升不少,調整實屬正常,最重要的是恐慌情緒不要演變成行動,屆時就可能真的變成股災了。


「免費」的生日禮物
銀行為了吸引新客開戶口,經常提供各類大小不同的迎新優惠,但當客人「到手」後,如何維繫甚至提升關係,又是另一門學問。禤中怡老友是多間銀行的尊貴客戶,臨近生日,他已收到各大銀行送給他的賀卡及禮物。先講賀卡,滙豐一句:特別日子,特別如您,唯有獻上最璀璨的生日禮遇,方可傳達我們對您的重視與祝福!感動嗎?附上的禮遇就來個大包圍,分別是選用指定服務就有超市禮券或保費折扣。另外,享用各大精選食府時獲得折扣及生日蛋糕。較特別的是惠顧面部護理或水療護理服務,兼送護手霜及玫瑰花卉水。恒生(011)就大打溫情牌,由客戶經理親筆寫上祝賀字句,當日更親身致電祝賀,約佢食飯,當然少不了送上大堆禮物,除了餐飲優惠,還有髮廊及香薰服務優惠。


老友話要享用以上許多優惠,都要消費才行,更不是樣樣適用,但總較有不少生意往來的銀行,卻連問候都無聲的要好。不過,老友覺得最實際還是渣打,給他一個Sweet birthday surprise(甜蜜生日驚喜),就是免費送他一個Cova蛋糕,憑券即取,無需任何附加條件!老友,世上豈有免費午餐!若果你不是他們的尊貴客戶,戶口有一定份量,服務就不一定有這麼周到,更可能要你行多幾間分行,慢慢排隊等啦!


(9月28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07

誰複製中環置地

經濟好,人人有錢消費,零售商怎會怕租貴,只要客似雲來,一樣有得做。至於商場大業主也要考慮其租戶組合,特別是高級商場,除了增加購物人流外,租戶連帶人流的質素亦需提升,可謂各有需求。好像鐵定於10月1日開業的九龍站上蓋商場Elements,業主新鴻基地產(016)自然要絞盡腦汁,以凸顯其位置,營造其「購物綠園」的嶄新體驗。由於商場面積近百萬方呎,相信有足夠空間讓業主布局,特別是上蓋還有一幢國際環球貿易廣場(ICC)的甲級寫字樓,出入的都是身穿行政套裝的白領人士,如何建立高檔商場形象,與對岸的中環區對撼,尤其重要,如找名牌加盟,甚至開設旗艦店,實屬理所當然。


至於找超級市場也要找名牌,兩個傳統品牌有冇份就未知,但禤中怡聽聞,在中環置地廣場內,一直標榜走有機產品路線的ThreeSixty準備越過維港,進駐Elements開設新分店。在寸金尺土的中環,ThreeSixty的店舖門面也有2.3萬方呎,料九龍這間新店面積也不會太細,可見今次新地實行將中環那種生活模式搬過九龍來,相信陸續有新驚喜,且看新地還有甚麼新花樣。


ThreeSixty其實是怡和旗下牛奶國際的另一零售品牌,今次成功拓展分店,實在拜近年興起的另一股高檔超市熱所助,因為無論city'super或者Jasons Market Place都有捧場客,貴價貨自然能夠進駐高級商場,難得的是,置地願意將自己在中環的獨一零售品牌擴展開去,不怕自己打自己嗎?抑或是中環九龍兩邊通吃?


除了Elements外,其實,不少龍頭商場也趁勢不斷調整商戶組合迎戰,像旺角朗豪坊落成已有一段時間,當然要想點變化以保持新鮮感,原來該商場亦成功幫H&M跨區發展,同樣從中環走過來旺角開分店,更準備年內在地面那層開張,迎接聖誕節這個零售高峰時段。


至於之前同大家講,金鐘太古廣場的「Food Court」結束後,變成零售舖面,怎知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近日才見連卡佛將進駐該位置,而現時店舖位置恐怕要騰出來,由太古(019)再度發展創意。由於連卡佛現時佔地不少,若果重新劃為舖位,太古實行自己租給名店,毋須讓百貨店做「二房東」,給名牌設專櫃,租金收入肯定比租給百貨店為佳。


其實,做商場認真不容易,近日同一位地產界朋友談起,手頭正有一個逾十萬方呎的Project在手,任其發揮。不過,他坦言論面積,著實不算太大,要麼找超市進場嗎?他話超市叫價低,需求面積大,年期又要長,好處是有一定能力引來買日常用品的客戶,但餘下可租用面積相對縮小,計及回報,隨時得不償失,可謂雞肋也。


(9月27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股壇長毛失威

甚麼叫做節節敗退,且看淡友累買累輸就知道,恒指愈升愈有,不斷破位而上,以為開高後要調整,豈知連升4日,望著那張逐步向上的走勢圖,究竟是負利率來臨,趕資金入市,抑或是大戶信心十足呢?


中國石油(857)未受股神巴菲特多番減持影響,股價單日仍增10%之多,除了油價創新高外,市場炒回歸A股相信屬主因。由於近期回歸A股的國企股資產質素不俗,故其A股勢必獲內地同胞踴躍支持,股價都會比H股股價為高,形成互相拉扯的關係,帶挈其H股水漲船高,且看該股周五掛牌表現就知道。


建設銀行(939)A股今日率先在上海交易所掛牌,最樂觀的證券商便估計其價值可見14元人民幣之高!足足比定價6.45元人民幣,升1.17倍之多,即使與該股H股股價昨日收市報7.64元比較,依然有溢價達83%。以為空談嗎?望望中信銀行(998),A股股價較H股股價的溢價幅度有87%!大龍頭股如中國工商銀行(1398)的AH股溢價幅度相對較小,只有20.7%。按照現價走,相信又會上演你追我逐局面。


不過,估計還估計,有時都要睇業績表才知真相,好像做高爾夫球產品的順龍控股(361)昨日公布中期業績,差不多全部經營數字都倒退,營業額跌8.4%至約2.57億元,拆開來看,高爾夫球設備產品營業額更大跌24.6%。雖然高爾夫球袋業務營業額大升72%,但營業額僅8,000萬元,無補於事,令整體純利跌38%,中期息更大減近四成。業績差,特別是高爾夫球設備產品收益下跌,管理層總有解釋:「主要原因為與本集團主要客戶進行短暫性業務整固所致。」這個客就是該集團美國最大客戶,皆因雙方未能就若干產品款式達成妥協,故失去生產該款式產品訂單的商機。


為甚麼要提到這間公司?因為略有記憶的話,該股就是股壇長毛David Webb於去年底的聖誕貼士也。去年12月1日,該股股價才0.87元,經他品評後立刻變鳳凰,股價之後急彈36.7%至1.19元。可惜好景不常,股價緩緩走低,直至今年4月23日收市,更跌穿1元關口,之後未能浮上水面,而昨日收市報0.83元,意味聽David Webb建議的投資者,倘若高位將資源投入該股的話,恐怕已成應節食品「大閘蟹」,兼錯失今次在這股上升巨濤中,踏浪而去。


順龍話影響屬短暫性,兼且已在新一季取回那個客戶的訂單,相信下半年度高爾夫球設備產品業務會有合理改善。況且今年才過了三季,如投資表現以一年計數的話,David Webb的投資建議,還要多看一季才算數。


不過,順龍受該主要客戶的生意影響這麼嚴重,好像未見該集團發出盈利警告,以提升透明度,David Webb是不是要再出動呢?


(9月25日刊於《am730》)

Monday, September 24, 2007

時光倒流好定壞

恒指由8月17日大奇跡日的最低位19,386點大翻身起計,直到上周五,只需要短短個多月時間,已經大升6,500點之多,其中港交所(388)股價更厲害,一隻大價股在一個月間,股價竟然能夠差不多翻一番,因為上周五收市報219.2元,而上月21日收市才報123.3元,累積升幅高達77.7%。有技術派老友同禤中怡講,一口氣急升的結果是,長線的技術指標,上升到嚴重超買境地。這個情況似曾相識,原來有史以來,曾經出現過一次,就是73年股災前,同樣出現嚴重偏高情況,唯一不同的是,當時未有港交所這隻股份而已。


老友話,先撇開港股後市是否如73年插水式急瀉不談,在一個相對成熟市場,技術指標的極度偏高,是很少發生的。直覺上,在港股直通車一事上,資金瘋狂炒作,既不能排除有內地春江鴨早於直通車股民,先來港一步,又或者外資大戶挾高,等直通車股民來港大派發。老友有所感慨,資金瘋狂,同73年無甚分別,港股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還是一個大賭場?各位真要三思。


外邊有小道傳言,有窩輪發行商,於大奇跡日反彈以來,輸錢以億元計數,今年花紅可能凍過水。姑勿論是真定假,信息帶出若然精明如窩輪發行商都蝕入肉,我等小散戶,繼續有胡要食的風險有多大呢?


堪稱中國大好友的美國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曾建議內地居民若有機會,應該來港買H股,因為A、H股存在溢價問題,買H股是黃金機會,在可預見將來,是A股存在泡沫,股價將下跌,而H股則上升,從而收窄差距。


禤中怡認為,若認定A股是泡沫,以H股去追逐一個有泡沫的股市,這種叫投機而並非投資行為,投機是短炒,並非長揸,大家應該要將心態調校。


翻查資料,國企股數於8月底已見14,000點時,平均周息率(簡單而言,就是每年平均股息除以股價)只得1.18厘,是有紀錄以來最低,至於整體市盈率就升至約26倍,何況上周五更已撲上15,693點。若然買入一籃子國企股,其息率回報肯定跑輸通脹率及定期存款,連同26倍市盈率,國企股指數是吸引還是偏貴,抑或是業務高增長就無有怕?


此外,上周五石油價格大升,中國石油(857)股價跟升,但就連下游受累股如上海石化(338)及儀征化纖(1033)都一樣狂升。禤中怡心諗,又關你乜事?如此類推,另一隻受累油價狂升的中國石化(386),未來日子一樣會照升。因為在資金市下,游資瘋狂簇擁國企股,已經變得毋須理由。更何況,中石化佔國指第二大比重,大戶挾期指淡倉,面上早已刻著「擺明車馬」四個大字。


(9月24日刊於《am730》)

Friday, September 21, 2007

美元俱樂部或少一員

望著恒指不斷破位,手上無貨的朋友恨得牙癢癢,錯失先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以為24,000點已見頂,不敢入市,怎知現在大踏步走向26,000點,相距只有299點,奈何見頂陰影浮現,入市就更加怕怕,驚高位接貨後,慘變應市「大閘蟹」,大家的情緒相信都是忐忑不安。


這時候,恒基地產(012)主席李兆基話睇28,000點,賭王何鴻燊預測見30,000點,反映他們對後市看好,而且比專業分析員的預測不相伯仲,至於如何計算,與及背後有否軍師教路就不得而知,但已叫人陷於矛盾之中,究竟應否跟隨呢?


近期傳媒訪問那些散戶,多是且戰且退,有錢賺即沽貨,即走超短線也,但大家天天上班,怎可荒廢寶貴的工作去睇市。不過,禤中怡一直建議投資增值才是理財之道,否則放在紅簿仔戶口,利息收入難應付日後所需,而投資前,應先要知道自己的實力,才可享受投資的樂趣,並非純粹聽大戶講的就去做。


就像美國減息,全球銀行也不一定要死跟,畢竟個別地區有其獨特情況,且看台灣剛公布第13次加息,因為物價居高不下,第二季資金外流嚴重,國際原油屢創新高,均對台灣的通脹構成壓力,加上台灣與其他地區的利息差距還是不小,故決定加息0.125厘,拉近與其他外幣的息差,希望資金回流,擺明同美國對著幹。至於美國好朋友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竟也拒絕跟隨減息,惹起這個中東國家將脫離「美元掛鈎俱樂部」的憂慮,擔心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中流砥柱地位受損,屆時屬於俱樂部會員之一的港元,兌其他貨幣豈不也遭殃?


原來沙特阿拉伯也有苦衷,因為外資不斷流入,減息只會進一步放寬銀根,而與美元掛鈎,由於匯價下跌,入口產品價格自然向上,故已令通脹上升4%,所以這種金融政策對該國經濟構成負累。


不要小看這個石油王國的舉動,因為他們最支持美國,坐擁的資金屬天文數字,估計區內管理的資金達3.5萬億美元(約27.3萬億港元),雖然不知道當中有多少屬美元資產,倘一旦與美元脫鈎,沙特阿拉伯就可以調撥部分資源,投向其他貨幣,而較早前中東兩個國家科威特和敘利亞,已把其貨幣與美元脫鈎。面對這個場面,可見美元不再吃香,如果其他美元掛鈎俱樂部成員紛紛跟隨,美元危矣。


其實,維持強美元政策一向是布殊總統的財政大臣保爾森掛在咀邊的口號,奈何今日連美元債券也乏人問津,像7月數據顯示,買入債券總值由790億美元(約6,162億港元)大降至190億美元(約1,482億港元)。一個月數字雖然難以論英雄,但對美國政政來說,恐怕警號確實已響起,加上今次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以快狠準的方式大減半厘息,反映其他高息貨幣更具吸引力,資金只會向回報高的地方走,而美國目前唯一保命的就是股市,讓資金覺得仍有增值空間,但如果股市調整較多,後市會否變驚慄戰場?


至於港元與美元掛鈎的匯率政策屆時可能又再受考驗。雖然港元跟美元貶值,無疑可吸引外來資金流入,如購買房地產和股票等,兼且遊客使錢的感覺也開心得多,但入口價格增加續帶動通脹向上,市民生活質素受影響。


你估在負利率環環下,人人都可以用買股票買樓去保值的嗎?而且兩種投資產品價格上升周期一旦結束,後果有多嚴重呢?


(9月21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07

Ben哥擺脫格老陰影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上任一年半後,終於擺脫前朝元老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陰影,能夠真正獨當一面,再次展示金融政策對市場影響的威力,令經濟學者和分析員大跌眼鏡。


這招「半厘神拳」出其不意,相信那些淡倉盤昨日屍橫遍野,現貨月期指在現貨裂口高開逾935點後,淡友基本上已舉手投降,惟有迫於斬倉,且見成交合約逾7.6萬張就知戰況之慘烈,而收市較現貨高水仍133點,倘美股續造好,今日可能繼續挾,想起已覺恐怖。


伯南克這招不但快,兼且「狠」,0.5厘的幅度如果分開兩次減,雖然總減幅一樣,威力就不夠一次過大,兼且息口維持不變多時,一下子作大幅調整,市場要立即應變,警覺性就要提高,可見Ben哥做接班人並非浪得虛名,而股市跟隨配合大升下,最低程度上,可以讓那些因次按損手的金融大亨,有機會來個大翻身,次按債券價格又再值錢,業主續按的息率亦可獲紓緩。


由於息率一向具有周期性的特色,即一旦開始減息,就不會只減兩三次便收手。回想聯儲局在格老主政時代,為應付當時美國股市暴跌和科技投資驟減,即科網泡沫爆破所引發的經濟衰退,美國聯儲局自2001年初開始,便連續12次減息,希望扭轉局勢,所以今次節目應該只是剛揭幕上演。禤中怡亦已提過,減息的其中一個作用就是刺激借貸,希望增加投資以帶動經濟增長,如今一減就半厘,反映要「刺激」的力度相當大,多少有點隱藏殺機的味道,因為美國樓市問題嚴峻早已街知巷聞,之前財金官員救火動作不大,或許問題惡化,非出此招不可,如果屬實,即大市其實是將壞消息(樓市下滑、斷供上升)當好消息(減息)炒,忘記減息的真正原因,故此後市仍拖著一條大尾巴,小心「一拍兩散」。


不過,全球股市陷入亢奮狀態之中,港股當然懶理美國次按凶險,照升如儀,增幅更跑贏亞洲區其他對手,好友大戶可開香檳,皆因大藍籌全線向上,有贏無輸。仔細一看,在3,111隻成交股份中,的確有2,683隻報升,但亦有757隻股份下跌,並非全面造好,反映歸邊情況嚴重,起碼細價股近期難獲垂青。


在藍籌股中,相信投資者最開心的,就是見到電訊盈科(008)股價單日升4.7%至5.08元,但究竟股價純粹跟大市走,抑或是黃金富話,計劃提出收購電盈資產建議刺激所致,就不得而知。從基本因素看,電盈現有業務難有增長故事可講,息率亦不見吸引,難視為公用股,故倒不如尋找其他寶藏,相信更符合時間成本效益,無謂跟隨那些消息團團轉。


(9月20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保險過境巴

港股跌極有限,恒指曾低見24,368點,但收市又收復失地,只微降22點至24,576點,成交跌至逾800億元,與近期過千億元成交額比較,好像一日不見了超過200億元成交額,數目非小,究竟是大戶不接貨,還是已經將貨沽得七七八八呢?


不過,內地銀行加息,那些內地保險股如獲至寶般,股價升過不停,中國財險(2328)一日可以升10%!中國人壽(2628)和中國平安保險(2318)則分別升0.1%和3.7%,表現凌厲,但內地存款息率才加0.27厘,就可以令業績大幅增長,支持股價升幅有十級跳嗎?


內地同胞的確有米,買多份保險實有需要,錢夠多,必然要找出路,但不要以為他們獨沽一味,只會集中火力買A股,其實他們也懂甚麼叫分散風險,或者是多元化投資。當然,如果齋買A股,暴發程度早已是以天文數字計,但他們也懂得所謂有升有跌,走單邊的日子何時結束無人知,升到如此程度,自己是否接火棒就真是天曉得,所以買份保險傍身再正常不過。


其實,除了「港股直通車」、「置業直通車」外,「保險過境巴」也極渴市。的確曾經出現「地下保單」情況,即把香港的保單帶入內地簽署,但保單分分鐘不具法律效力,客戶利益或不受保障,所以真正的「保險直通車」難以實現,但最近與保險業界朋友談起,他亦感同身受,原來是安排一團又一團的內地同胞來港簽保單。自從有自由行,出入香港方便到不得了,內地人來港簽字買保單,保險經紀就無問題。不過,內地政府會否准許內地同胞帶錢買保險,及日後可能出現的賠償問題就要「放長雙眼」。


至於這種另類「保險直通車」,對香港保險業界有多大影響?朋友話,內地客可能非經常來港,故樂於一口氣繳付大筆保費,拿出10年或以上保費金額更屬等閒事,當然保險公司亦會讓提早支付大筆保費客戶提供折扣優惠。至於依靠佣金收入的保險經紀,更可以省卻每月分佣,可以一次過拿取保單整筆佣金,怎不雀躍呢!


保險界朋友話,其實除了香港人外,海外人士只要到達香港,無論內地人、英國人、美國人甚至是非洲人也可買保單。不過,保險公司當然也有一套原則,有些國家的公民購買某些保單,可能不會受理,或者要加loading,即提高保費也。聽聞有保險公司不受理來自非洲北部的人士,但南非人士則無任歡迎。至於在亞洲國家中,日本和新加坡客戶當然無限制,但泰國客買保險,就要支付比標準收費略高的金額,而印尼和越南所加保費屬同一等級,加loading加得最多的是北韓也,與東歐和中南美洲的一樣,可見經濟和政治實力對國民的影響何其大。


(9月19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18, 2007

駁腳經紀吃黃連

港股應升不升,人人期望恒指破25,000點,最高的確曾高見24,977點,可惜無法再向上,地產股之前先炒減息和賣地,但消息陸續落實就無概念接力,當然要調頭向下,5隻藍籌地產股排名藍籌最大跌幅之列,拖低恒指136點,試問怎創新高呢?


話雖美國有望減息,但若真的減息,從傳統智慧告之,美國經濟問題嚴重性恐怕非比尋常,因為市場暢旺,人人要資金發展,息口怎不向上,但大家對資金無需求或者無能力舉債,就減價(息)都無人要(貸款),所以不要以為美國減息,香港跟隨減就以為供樓有著數,不要為面前的蠅頭小利而忽視前面的危機,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況且香港確有條件減息嗎?


講到恨,最近那些俗稱「駁腳經紀」的朋友就肯定滿腔怨氣,因為有一間證券公司,最近刊登了一篇有關「駁腳經紀,俗稱『A/E』,是證券行毒瘤嗎??!!」的廣告,單是題目已具有極大挑釁性。


所謂「駁腳經紀」,就是在證券行掛單,負責搵客買賣港股,即好像銷售代表(sales),然後同證券行拆佣,即多勞多得。有些證券行還要求駁腳經紀每月要有一個基本交易額,畢竟要提供設備和辦公室落腳,也有經營成本的。


另外,有些證券行則實施職員制,即聘用公司職員負責幫客戶做證券買賣服務,而那些職員收取固定月薪外,在市旺時必然有花紅分,即類似食「公佣」一樣,有錢大家齊齊分。兩種運作模式各有長短,喜歡「打牙骹」的投資者自然樂於找駁腳經紀,純粹落盤的,可能就會揀成本夠低的證券買賣服務。


禤中怡同一位老行尊的駁腳經紀朋友談起,簡單回應:「由佢啦!」這位朋友話,回憶在二、三十年前,無疑客戶股票的金錢交易,都經由經紀處理和交收,中間確實存在風險,但今日股票買賣交收的支票,都會用客戶姓名,也不可用第三者姓名入票,故不能夠用作洗黑錢渠道,根本無可能發生問題。


當然,如果有證券行經紀「監守自盜」,證券行本身知道「紙包不住火」時,才通知證監會的做法就另當別論,因為樹大有枯枝,而違法者亦要承擔自己的法律責任。其實,自從撤銷最低證券佣金制之後,經紀進入競爭年代,雖然0.25%的佣金比率在行內普遍存在,但銀行經常用免佣一招,有證券行更出0.01%佣金搶客,加上偶有發生證券行經紀盜用客戶資金案件,試問駁腳經紀怎不是四面楚歌。


禤中怡聽聞金勞詹(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已有所行動,找業界組織一起向政府反映意見。


(9月18日刊於《am730》)

Monday, September 17, 2007

普通話講股經

剛話英文財經報紙在中環免費有得派之後,金融資訊熱未見冷卻下來,兼愈來愈膨脹,無論電子和印刷媒體均見有新動作,可見大市暢旺,養活很多人,更讓獻計的謀臣有得發揮。


究其原因,就是「港股直通車」這種方法買賣港股勢在必行,只是實施時間問題,加上內地人過去一直「繞道」來港炒港股,還有QDII(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可望正式來港買貨,對港股資訊需求日趨增加,而純粹報價等資料外,分析意見也少不了。


禤中怡聽聞TVB(電視廣播(511))最快由今日早上起,於明珠台提供直播普通話財經節目,更找來財經專家(恐怕又是熟口熟面那幾個)與主持人討論市況,實行針對內地同胞。不過,打開電視節目表查看,卻不見有該節目出現,未知TVB是否採取突擊策略,抑或另有計劃。


此外, 一向以內地市場為主的鳳凰衛視(8002),原來亦積極籌備同類節目,邀請財經專家做嘉賓,估計有一個小時,同樣以分析港股走勢為主,嘉賓當然也要用普通話交談啦!聽聞節目最快於10月初「重新」推出。


為甚麼是重新推出?皆因鳳凰衛視過去亦曾製作類似財經節目,可惜反應麻麻,因為當時內地人根本不能夠買賣港股,誰有興趣收看這些節目呢?最終節目被腰斬,故今次可算是捲土重來。


其實,今時不同往日,內地人拿著鈔票準備買港股,這類財經節目收視就有希望,而且用普通話進行,可覆蓋有興趣投資港股的股民數目更是非同小可,試問電視台拿著這批潛在目標觀眾(Target Audience),找廣告客戶幫襯的話,豈不比從前更容易?


另一方面,內地的財經專家數目雖然多如恆河沙數,但懂得分析港股的可能屬有限數目,故此香港那批財經專家自然更吃香,這批財經專家恐怕日後要多練普通話外,單是分身應付不同電子媒體就已經是一項挑戰。


除了電子傳媒要加強財經資訊服務外,印刷媒體的熱鬧場面更是未停過。禤中怡聽聞,有間大型傳媒集團的主要股東也有興趣向財經資訊埋手,準備出版一份財經刊物,兼且是免費的!不過,該位傳媒強人近年在中港台都有業務,今次是否在香港爭奪市場,抑或進軍內地就有待研究,但連他們也注意到這個市場,反映有得做之餘,普羅大眾也有需求。


不過,各階層全面投入股市,好的一面看,是財經投資教育逐漸普及,人人著緊自己的投資,壞方向前瞻,就是全民皆股,連內地同胞也不放過,大市是否陷入瘋狂,大戶在背後是否暗笑,相信要多加留意。


(9月17日刊於《am730》)

Friday, September 14, 2007

大摩與八佰伴

大家北望神州,如果上市公司只有歐美出口業務,在內地無生意往來,分分鐘被投資者唾棄,而地產商參與內地房地產更已是指定動作。


且看新鴻基地產(016)昨日派成績表,賺多少已不是焦點,最關注的是如何投資內地,只見管理層話要加大注碼投資內房地產就知,而中型地產商如九龍建業(034)的領導人,被稱為「澳門李嘉誠」的柯為湘都話要加快發展內地物業步伐,恐怕這股洪流勢難阻擋。由於藍籌股受內地因素影響的程度必漸增,日後美國「打乞嚏」,香港不會有感冒,最多咳兩聲,內地經濟變動才會牽動神經。


不過,新地近年重頭戲依然是九龍站上蓋物業項目,因為「食正」西九條水,特別是那個環球貿易廣場(ICC),更要與中環這個龍頭金融區爭一日之長短,但也是一幢高智能甲級寫字樓而已,怎樣才能增強競爭力呢?要麼減價招徠,或者是提升價值,而新地相信較喜歡用後者,就是以引入品牌商戶幫物業增值,當然亦可能提供優惠條款。


ICC項目就獲摩根士丹利一口氣租用其10層樓面去提升知名度。令人費解的是,大摩出手豪氣外,甚至將一直於香港營運的亞太區總部遷入該項目,絕對是大膽決定,因傳統金融中心地位非中環莫屬,將總部移離,究竟對業務影響有多大呢?不要小看這個舉動,皆因聚集一起的好處就是快,吸生意也較易,古代市集的出現何嘗不是如此?很多專業服務如會計、法律等都要部署重兵在中環,即使加租如何厲害也不輕言遷出,否則分分鐘連生意也失掉。


投資界朋友也不明白大摩為何租用龐大樓面。資料顯示,大摩租用ICC的樓面35萬方呎,比目前在中環交易廣場租用約20萬方呎樓面還多75%。話雖金融行業靠人為主,莫非呎價平,抑或是看好未來數年發展,樂於做開荒牛?


其實,新地採取這種策略已非第一次,而是不斷重複這個成功方程式。最經典之作,非當年發展沙田這個新市鎮時,如何將新城市廣場變成區內地標,兼刺激人流的策略,就是引入八佰伴百貨店,帶起日式百貨潮流,不單區內居民,連其他地區的購物行街人流也走過來,變成熱點。禤中怡上周往新城市廣場,這個翻新再翻新的商場依然有活力,更是擠擁不堪,名店樂於進駐。


另一例子就是將軍澳東港城。這個新發展區於當年可算是渺無人跡,雖然附近物業發展項目陸續落成,人流始終要慢慢增加,故要將商場搞旺,就找來另一百貨店吉之島,成為區內購物好去處,要租出餘下商場樓面問題自然不大。當社區成熟,吉之島的聚焦作用已減弱,加上已有一定人口基礎,商場人流不再是問題,新地拿回吉之島的樓面再發展,提升整體租金收益,商業頭腦認真高。


(9月14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07

證監check保薦人

恒指周一應跌反升,昨日更表演升空之旅,皆因有和黃(013)炒落後,又有傳賣意大利3G,股價就彈高,兼且母公司長實(001)也受惠,兩隻股份已幫恒指多升85點,加上有地產股幫手,總之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


其實,新股陸續湧來,大大小小公司加起來,集資額非同小可,大家當然要齊心合力,營造良好氣氛,投資者才會甘心排隊拿表格,並且樂於參與認購。未知這個原因,算不算為大市創新高提供一個理想藉口呢?


不過,新股背景始終較陌生,有些更令人驚歎,像恒鼎實業(1393)做焦煤這種大生意,主席鮮揚才33歲,之前任職當地警隊和海關部門,與業務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他的弟弟鮮帆年紀更輕,只有30歲就擔任公司銷售總監,加入公司前在手提電話公司工作,認真年青又有為。鮮揚堂兄來頭也不弱,做生產部總經理,曾在攀枝花市藥業集團工作5年,今年才33歲已可負責生產,真的是青出於藍勝於藍!


雖然現時有保薦人制度,但並非萬無一失,證監會最近在若干上市申請個案中發現一些問題後,保薦人才如夢初醒。好像有上市申請人透過在另一司法管轄區成立的營運公司,經營業務,但該司法管轄區的法規卻禁止外資參與相關行業。由於無法持有任何股權或投票權,上市申請人遂透過與該等營運公司的法定擁有人訂立合約,取得實質控制權,在帳目上更將這些營運公司列作附屬公司入帳,即來自這些公司的收益可變成利潤。


不過,這種合約安排十分複雜,隨時可能受當地機關質疑,反映存在風險。更嚴重的是,證監會發現上市申請人,未能清楚解釋如何達致控制營運公司的日常運作、如何組成董事局及高級管理層和現金流等。申請人亦未能全面披露,若各方未依據合約安排履行其責任,或合約的合法性被質疑時所產生的影響。監管機構提出質詢後,保薦人才就有關公司架構的合法性作進一步的盡職審查。


證監會又試過在一項上市申請中,發現申請人委聘顧問公司調查本身的市場佔有率時,採用其他主要同業數據,原來明顯不能作比較之用,故有關市場佔有率被誇大,保薦人在監管機構指出有問題後才察覺有錯誤。


而在另一已審核個案中,監管機構提出質詢後,保薦人才發現所披露多名關連人士之間關係的訊息並不正確,其中一名人士更在上市申請前早已不再是關連人士。


保薦人連番被check(即下棋「將軍」之意),令人質疑究竟保薦人在遞交申請前,有否嚴格執行盡職審查程序,充分了解申請人業務及行業。更讓禤中怡擔心的是,大市暢旺,保薦人幫公司趕搭上市列車,質素會否受影響,故宜小注怡情。


(9月13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英文財經報免費派

儘管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曾經講過:「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但免費資訊年代卻早已降臨。


在中環圈,大家最關注的自然是與經濟和財經相關資訊,雖然有路透社(Reuter)和彭博通訊社(Bloomberg)這些權威資訊機構,提供免費網上版服務,但若果想更深入了解內情,財經報章始終有一定優勢。談到有權威性,非《亞洲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Asia)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這兩份英文財經報章莫屬。不過,買份《亞洲華爾街日報》,動輒要15大元,話雖投資有成本,但如果日日買一份,掏腰包拿出一張20元紙幣,只換回一個5元硬幣,投資也不算少!


其實,近期在中環已經有免費派發《亞洲華爾街日報》。不要以為中文免費報紙才搶手,英文財經報紙無市場,因為外籍人士和金融界同業在上班時,都會樂於手拿一份做精神食糧,兼省回一筆小開支。


據禤中怡了解,派發地點不算太多,分別位於恒生銀行總行與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行人天橋,以及中環的愉景灣渡輪碼頭旁,相信早上逛逛,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免費拿到一份質素高的財經報紙,確實有著數,心情會更好。至於《金融時報》原來亦有免費派發,可惜並非定期日日在中環街頭出現,可能更要碰碰運氣,才可取到一份。當然,在一些高級酒店內,分分鐘也會見到該兩份報紙免費供索取,但有專人派送就吃香一點。


為甚麼這些專業的財經報紙也要提供免費派發呢?豈不倒自己米?禤中怡卻認為這種策略一舉數得。首先,提供免費派發服務,意味增加印數,代表向廣告客戶展示的印刷量也增加,而且這類英文財經報紙實非針對大眾化市場,一般讀者不會有興趣拿取,相反對財經資訊有需求的就必然是求之不得,令報章可真正落入目標所定的客群(Target Market),更合廣告商的心意。


至於最可能受免費派送影響的訂閱市場,不會因此而出現大量客戶流失情況,畢竟經濟好,況且訂閱版還有折扣優惠,對大企業和金融機構來說,訂購報紙的支出,對比其生意規模,實在是微不足道。此外,藉免費派發,更提供市場推廣機會,將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分分鐘幫助增加其網站瀏覽量和訂閱數目。題外話,不要以為只有中環才有免費英文報紙派,禤中怡昨日剛於銅鑼灣午膳後,途經信和廣場,竟發現有英文《CHINA DAILY》(中國日報)香港版報紙,整齊地放在大堂電梯旁,更有歡迎取閱字句,故樂於取一份看看,又省回6元,據聞有不少大學校園亦有此報贈閱,確實是免費資訊處處有,只差你是否知情人。


(9月12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11, 2007

輪商欲哭無淚

香港真可愛,外圍怎樣不濟,只要有祖國這個大後方做back up,再加上特區政府懂得「煲起港交所」,投資就真的萬無一失。


淡友以為美股上周五大挫,港股恐難幸免,而恒指成分股確實普遍回落,但港府幫港交所(388)加對翼,股價就曉「飛天」,更帶動恒指升175點之多!還有中國移動(941)升近1%推多一把,所有跌幅可以完全消化得一乾二淨,淡友最終無啖好食。


港交所股價發癲雖屬預期之內,早上仍有朋友致電問:「大行話見200蚊,港交所買唔買得過?」,禤中怡在電話筒那邊只有苦笑,勸朋友冷靜,小心高追後股價回吐,豈知港交所股價最終見190.1元收市,累朋友賺少一筆,罪過!罪過!


除了朋友失去獲利機會外,損失最沉重的,恐怕非窩輪發行商莫屬,頭20隻升幅最大窩輪中,與港交所相關的窩輪就佔19隻之多!荷銀和德銀更各有3隻港交所相關的窩輪打入20大窩輪成交額內,可見昨日輪商血流成河。


輪商面對這件突發事件,急於補貨的尷尬情況亦可想而知,而這批迫於無奈出手的購買力,自然輕易出現你踩我踏,愈買愈高,愈高愈要補貨,惡性循環的結果,大手成交竟多達逾2,700宗,相信當中有不少是輪商補倉盤,如買1萬股已近兩球錢,每股蝕些少,年尾計數,全年的花紅會否就此凍過水呢?


今次輪商受港府高調掃貨影響,真的有冤無路訴,莫非話港府違反遊戲規則?港府可以話外匯基金一直都有買港股,只是今次自願高調披露而已!更重要的是,遊戲規則早已訂明,港府公布持股權與否,完全由他們自行決定,母須理會市場一直追求的透明度,即使日後「舞龍咁舞」,大家亦只有一個「估」字,總之投資有錢賺,市民開心便不用擔心,而且股價大升,高價買入之說也不成立,因為帳面已獲利,兼且可再一次證明入市眼光獨到。


另一群有怨氣的,可能是二三線股管理層,因為港交所股價飛升,卻好像看不到該股刊登任何「不明股價升因」的通告,無需解釋,無需披露(即使無任何商討也應公布吧!),試問那些日日被港交所大員追問得透不過氣的上市公司管理層,如何吞下這啖氣!


海外投資者望過來,究竟會如何看這次事件可能影響日後對投資港股的信心,且看未來一期的《財富》(Fortune)、《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會如何評論這單deal。最希望他們在背後偷笑,香港亦不過是個新興市場而已,因為政府這隻無形手原來可以隨時干預市場,試想英國政府會阻止倫敦交易所落入外資手上嗎?


(9月11日刊於《am730》)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煲起港交所

上周五,外匯基金好罕有地公布,增持港交所(388)到需曝光的股權分額達5.88%,即時成為投資界間的熱話。有炒開期指朋友表示,上周五大市「質極唔落」,這邊廂,中國移動(941)在基金換馬及淡友狂踩下力插,那邊廂,港交所就一路逆市大升,暗忖奇怪,到晚上公仔箱播出港府煲起港交所這段消息,先知底蘊。

若果根據恒指服務公司所編制的恒指成份股升跌比重,上周五,中移動跌2.5元,相等恒指下跌110點,成為影響恒指跌幅中最大比重股份。相反,港交所大升10元,等同恒指升43點,亦是升幅比重最大股份,兼幾乎抵銷中移動近40%跌幅,此消彼長,港股牛皮有因。

禤中怡睇番上周六多份報章報道,市場估計或所謂消息人士透露,港府增持港交所,大致離不開兩個可能:1)有策略性目的,包括與內地股市融合鋪路;2)國際大鱷覬覦港交所,為免遭到狙擊,港府先下手為強。

投資界朋友所斟酌的是,港股飽受「外冷內熱」煎熬。儘管內地經濟熱到爆,加上北水南調自由行滯後,帶來很多不明朗因素,另外需注意的是,歐美海外地區受到信貸危機衝擊,中外地區均需處理自身經濟問題,一個拿揑不準,怕且港股一樣受到衝擊。而外匯基金正值這個外冷內熱期,此時此刻「高調」公布增持港交所,在時間上,就巧合了一點。究竟今日港交所股價會否又瘋癲起來,大家又會否揣測外匯基金繼續買上去呢?

投資界朋友又話,除了港府增持港交所外,北水南調自由行消息亦一直牽動不少小散戶投資情緒,港股發展方向,變得非常「人為」兼政策主導。再者,恒指經過多方專業人士倡議,加入國企股之後,目前已變成中西混合體,既有主攻外國的思捷(330)及利豐(494),又有主營內地的多家中資銀行,恒指的質變,已令炒賣指數相關衍生工具的難度增加。所以,倒不如把心一橫離場,轉投海外指數衍生工具算了。

至於外圍因素方面,美國銀行上月底公布,以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購入美國樓按貸款公司Countrywide可換股優先股,優先股每股行使價18美元,但美股上周五跌逾200點,而Countrywide則收報18.21美元,話咁快就跌近美國銀行的行使價。目前美國房貸、房產及金融股,燙過燙手山芋,若果Countrywide再跌……

禤中怡心想,本港部分中資銀行亦有投資美國次按債券,美國當地信貸市場,以至樓、股再有任何差池,將直接影響中資銀行就美國次按投資所作撥備及業績表現。老實講,港股現時企於歷史高位,並非沙士低位,細膽如禤中怡,都是靠邊站好了。

(9月10日刊於《am730》)

Friday, September 07, 2007

疑惑的投資廣告

新股沉寂一輪後,又準備湧來新一浪,但估不到有人先想搶一筆。皆因做焦煤的恒鼎(1393)還未公布招股之際,有報章廣告竟話可以買該集團股份,認真神奇!


禤中怡強烈建議投資者小心這類廣告,若真的想買股份,請在港交所(388)這個公開透明場地進行,因為有證監會這個保護傘,可以保障自己的利益嘛!話雖偶有證券行出事,投資者利益亦有風險,但投資者本身需自行提高防患意識,皆因有人執意犯法,誰也無法避免。


其實,大家只要小心,在付鈔前,先停下來想一想,兼找朋友分析,即使見到甚麼祈福黨、電子零件黨那些誘人的回報,也可臨危不亂。況且機會處處有,大家真的不用被面前所謂的「利潤」騙倒。


言歸正傳,今次出現令人疑惑的廣告,原來刊登在小小超(李澤楷)的《信報》這份專業財經報章內,本來無甚特別,廣告尺寸只比申請酒牌啟事通告略大一點,估不到有傳媒留意到兼找出箇中疑點。《信報》廣告量近期的確較前為多,除了財經金融廣告外,消費性廣告亦不少,相信要賺更多的利潤絕無難度。不過,今次睇漏眼刊出這個廣告就耐人尋味,因為遇有疑問的話,公司理應會查清楚,兼有刊登決定權,畢竟要向讀者交代。


談到《信報》,公司近期的確是多變化,除了有新股東外,營運聽聞亦有新搞作。最近該報將遣散印刷部員工,由10月起將印刷報紙這個工序交由壹傳媒(282)旗下印刷部門負責,一改以往堅持自己印刷的傳統。


禤中怡估計最大原因,可能與新市場形勢變化有關,因為邁向全彩色印刷,就可吸納更多靚靚廣告。《信報》過去一直選用台灣製造的印刷機械設備,可謂「情有獨鍾」,是次轉型,未知這批設備最終命運如何?


外判印刷工序這種經營策略實非異常,且看市場上3份免費報紙,都已經同樣交由壹傳媒印刷(不過,有一份免費報紙稍後將會把印刷工序轉交中資印刷機構負責),反映報館不一定需要自設印刷廠房,又一次挑戰傳統辦報思維。


將印刷工序外判的策略確實存在風險,如印刷服務不獲續約及質素難自行控制等,但做生意講回報,壹傳媒也要為自己的產能找出路,而且屬上市公司,禤中怡了解其印刷部門也要自負盈虧,所以積極吸客,壯大生產方可帶來規模效應。


做傳媒,最大賣點必然是內容和版面設計,有內涵方能吸引讀者長期支持,兼樂於閱讀和與朋友分享。當然,精美印刷絕對不能忽視,但這種後工序交由第三者負責,也減輕龐大投資,可集中火力,將資源用作加強內容,才能吸引更多讀者垂青。


(9月7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06, 2007

南韓人搶買港股啟示

港股在亞洲市場表現一枝獨秀,看看日股和韓股下跌,恒指卻輕易創高峰,一隻中國移動(941)升1.7%至105.6元,就幫恒指進帳近80點,加上地產股繼續炒美國減息,幫助樓市續造好,特別是那些細價樓必受刺激,股價續彈,可惜中資金融股要抖抖氣,指數尾市升勢收窄。


禤中怡剛話地鐵(066)令人期待,股價昨日亦不失禮,股價大升7.18%至20.6元,自然成為藍籌升幅之冠,成交股數更由前日的1,800多萬股,一下子急增至6,468萬股,成交額逾13億元,相信為數不少基金撲入,斥幾球、幾球掃貨屬等閒事,大手成交逾550宗,佔總成交股數76%。


禤中怡相信這些大基金看完地鐵那份股東通函,見到政府賣大包將九鐵物業平售予地鐵,進一步建立其「地產股」的形象,難怪紛紛「落疊」支持,像近期其他地產股被狂炒般受追捧。有這些大額股份投贊成票的話,相信下月就兩鐵合併表決時,政府要過關的難度就不大了。


正當大家等待內地散戶捧錢買港股之際,其實,有不少海外投資者同樣垂青港股,就像內地旅客來港旅遊外,很多日本和歐洲的大豪客亦會前來這粒東方之珠花錢一樣,故此要照顧同鄉,亦不要待薄海外朋友。


據南韓證券部門Korea Securities Depository(KSD)統計顯示,南韓投資者湧入中港股票市場,單是今年以來,直至8月為止,該批投資者買入中國股票的數目已增一倍至8,097名,單是上月統計,當地投資者持有中國股票便達1.97億美元(約15.3億港元),較去年12月底足足升2.34倍。


可惜的是,KSD未有披露所謂的中國股票,究竟是透過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買內地A股,抑或是直接買香港上市的國企和紅籌股,但禤中怡推測後者機會較大,畢竟買貨較為容易。


KSD又指南韓個人投資者持有港股市值於上月便有4.22億美元(約33億港元),大幅上升近兩倍。相反南韓投資者卻顯著減持其他海外市場如歐美股票,跌幅達31%。


雖然,南韓投資者所持海外股票總值在今年僅微增2%至210億美元(約1,638億港元),當中港股投資金額對市值逾17萬億元的香港股市來說,其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但要注意的是,海外投資者為甚麼會投港股信心的一票,而這種情況在其他地區又是否適用。


禤中怡曾看過中央電視台的一個財經節目,介紹日本證券商向當地投資者推介港股,尤其是中資股,原因不外乎對內地經濟感樂觀,業績增長強勁等。至於南韓的證券商則認為美國次按風險對港股影響有限,而「港股直通車」更為大市添動力,故看好前景。若果這個中心思想成立,是否意味新資金還要繼續湧入來呢?


(9月6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05, 2007

染A國企要留神

國企股指數昨日表現與恒指變化有別,國指不單報升41點,成交額更增至320億元,相對恒指創完交易時段新高後,即跌18點收市,與及成交額僅273.9億元比較,國指交投連續兩日勝過藍籌股,究竟在內地北水南調「概念」下,市場主導地位誰屬呢?再看看數據,今年以來國指累積升幅已達38.67%,即使新推出的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累升31%。恒指只不過累升19.64%,表現仍算不俗,相對國指升幅來說,明顯可見,恒指已經落後於人。


其實,藍籌股業績普遍不弱(連電訊盈科(008)中期都多賺3%),可惜不及國企股那超乎想像的增長速度,動輒增50%,即使重量級國企也可輕易多賺一倍,試問怎追。當然,部分利潤主要來自投資收益,簡單而言,就是投資A股也,只要內地股市續瘋狂,單是這方面帳面利潤已非同小可,故此下半年這些國企股能否交出好成績,相信要多加留意內地股市走勢吧!


由於AH股股價存在重大差異,且看已有A股的中國遠洋(1919),只是發行新A股作收購,A股股價已見23.87元人民幣,而H股股價即時跟隨彈上見22.5元,曾升達18%,收市仍漲2.8%至19.56元,成交股數由周一的6,000多萬股,一下子增至逾1億股。至於建設銀行(939)更是另一隻準備在內地A股市場登陸的H股,收市仍升2.1%,反映「染A」的威力,而這種你追(H股)我逐(A股)的股價爭相攀上情況,可否視為重要參考,作為物色投資下一隻計劃染A的H股呢?


除國企股外,藍籌股中也有令人期待的股份。地鐵(066)因兩鐵合併就在眉睫,剛公布的股東通函就厚達545頁,份量十足,真的是「唔睇得都打得」。對一般小股民來說,要完全消化內裡的精髓,就認真有難度,即使是專業分析員,恐怕也要花費不少時間去研究。


禤中怡簡略一看,唱好的內容不少,像兩鐵合併後,每股盈利有增長,更重要的是,由於估值上升,收購九鐵物業發展權及投資物業可即賺23億元,損益表肯定靚靚。在股東通函中,禤中怡更發現地鐵幫九鐵就發展九龍南綫項目參與項目管理,收費6.8億元,若工程較原定時間為早兼低於預算成本,再獲1.1億元獎勵金,你話著唔著數,難怪股價升1.2%至19.22元,但世上真有如此「JETSO」?


談到著數,禤中怡見又有免費報紙入場砌過,進一步確認免費報章有得做,再看到《快週刊》訪問《am730》正、副社長,話8月份賺約60萬元,即讀者和報紙都有著數。禤中怡即致電馮副社長道賀,他笑著說連報考會考也被報道出來,實在有點搞笑,不過他亦想禤中怡代為說明一下,文中提到他讀過公開大學,實際情況應是他經公開大學完成了澳洲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新聞碩士學位才對。


(9月5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04, 2007

你精我唔笨

美國股市周一休息,昨日港股就玩低開,恒指高低位有300點,但收市有力回升,全日僅跌80點,以近期大波動市來說,這個點數差不多可算是微不足道,其實恒指只是原地踏步,但見到現貨月期指反高水79點,是不是想引人上釣?還是另有後著?


成交額逾848億元,不算多,但藍籌股成交額僅253億元,不及國企指數成分股的306億元交投額,反映國企股備受投資者支持。在20隻成交額最大股份中,僅滙豐控股(005)、港交所(388)和新鴻基地產(016)3隻本地重磅股,其餘席位已被國企股、中字輩股份和業務全部在內地的股份(像碧桂園(2007))所佔據,日後可能看國企股指數上落,更具反映大市走勢代表性。


話雖「港股直通車」遲遲未見有下聞,兼且傳聞叫停,但正好看到中國領導高層的政治手腕厲害之外,經濟手段亦相當高明。一個內地散戶可以買港股的消息,已令港股投資者開心得如癡如醉,將之前的悲觀氣氛完全轉變過來,可見內地對香港關切之情,領導人又有得加分。


當見到股價升得夠高嘛?不如等一等,慢慢來,避免內地股民買貴貨,實行「你精我唔笨」,兼且吊著大家的胃口,才有「概念」可炒,只要不落實細節,就會有憧憬。此外,今次讓消息逐步消化,兼帶出不同問題,如資金流出方法、可以買甚麼股份,甚至買窩輪等等作討論,都可作為日後人民幣「排洪」的基礎。


內地這種策略執行的改變方式,不像過去「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硬橋硬馬策略,最重要的是,內地散戶循正式途徑可買港股已成事實,只是時間問題。畢竟內地人來港買股票、買保險、買樓、買珠寶等等都已是既定事實,大家真的還以為靠「港股直通車」才能走資嗎?


不過,禤中怡覺得,炒完「概念」,投資股票始終還看基本因素,究竟持有的股份是否值得買入。像東方航空(670)引入新加坡投資者包括淡馬錫和新航,一邊做股東,一邊幫手做好盤生意,似乎前景秀麗,兼擺脫上半年仍虧損3億元人民幣的差劣業績,故股價三級跳,單日升75%,兩個新加坡股東帳面似乎大賺,但注意股份禁售期3年,代表若不能將東航業務扭轉過來的話,在禁售期過後,股價是否能再企在這個水平呢?抑或最終會變成蝕本生意呢?


至於聯洲國際(048)事件「露底」,畢馬威做獨立評審後,發現應收帳款達22.8億元,部分應收帳可收回存在相當不明朗情況,股價昨日即場大插水,最多不見了58%,收市仍跌46.7%至1.16元,可見無基礎因素支持,如何自吹自擂,始終會露出真相,幸好香港有David Webb。

(9月4日刊於《am730》)

Monday, September 03, 2007

兩鐵合併要識唱歌

兩鐵宣布盡快合併之後,對好似禤中怡的一般小市民來說,都是關心坐地鐵、九鐵等票價會減幾多,其次就是地鐵(066)股票會否受惠合併的協同效應,可以在熱烘烘的股票市場上賺多一筆。不過,原來兩鐵合併這件大事,對於約12,000名地鐵及九鐵的員工來說,又是另一番滋味。


早兩日,有個在九鐵前線工作的老友,向禤中怡訴苦,原來就是為兩鐵合併一事苦惱。這位老友講,除了應付每日在車站的「奇難雜症」外,還要面對合併期間,出現的各種「額外工作」。起初,禤中怡以為只是單單舉行甚麼「兩鐵聯席座談會」,講解一下合併後的工作,這畢竟是前線員工最貼身的問題,可是情況並非這樣簡單。


理所當然,合併固然涉及改公司標誌,朋友說九鐵的標誌將由地鐵的取代,禤中怡認為車站換標誌實在是「手板眼見功夫」,沒有太大難度,但朋友卻說,真正麻煩的卻是更換內部各式表格,因為表格不僅是換個標誌而已,內容亦隨之更新,填表是合併期間員工要適應的第一步!


第二步呢,原來與歌星李克勤扯上關係。早前兩鐵為合併,重金禮聘李克勤為合併唱了一首歌,名為《邁進新里程》,希望可以凝聚兩鐵員工,對合併後的新公司有一股向心力,原意實在不錯,首歌的內容和旋律亦不俗,頗有流行曲的感覺。


當然,兩鐵高層不會特意製作一首歌來浪費金錢,其實這些高層是早有預謀。聽朋友說,這首歌近來變成「公司歌」,每逢公司有任何會議、為兩鐵員工召開的合併研討會上(據說是12,000名員工每人均要出席的),均要聽一遍,甚至要一起合唱的。


本來要唱一首歌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每次會議如果要唱一次,好像太hard sell,未知會否達到凝聚向心力前,先會變成「神憎鬼厭」的「咒語」。


另外,這首歌更是要做到「隨身攜帶」,醒目的你當然會想到各種聽歌的隨身寶貝。朋友話,公司早前派給員工一張錄有《邁進新里程》MV的VCD,以及這首歌的MP3鈴聲,人人有份,就是讓員工隨時隨地聽歌,「學習箇中真諦」。


朋友還說,派「禮物」的玄機,其實是要「人人識唱」,而且還要在合併前曉得唱這首歌,令禤中怡想起親友到「楓葉國」移民入籍,一定要唱過該國國歌才算合格。若兩鐵員工合併時刻來臨,還唱不好這首歌,會否「移民」失敗,被請食豉椒炒魷呢?


如果有興趣聽這首《邁進新里程》,可到以下網址看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cz3wHZUP8hg


(9月3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