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1, 2009

一蟹不如一蟹

上周大市仍看好資源股,因為美國開動印鈔機,實行寬鬆量化政策,大家立時對美元失去信心,油價同金價立即升空,證券界自然話資源股成為受惠的股份類別,但昨日資源股卻見洗倉潮。

無他,中國鋁業(2600)份08年度業績確實難睇,全年只賺922萬元人民幣,比三四線股份還差,若果不是所得稅由28.6億元人民幣支出,轉為3,355萬元人民幣收益,相信份成績表已見紅雞蛋了。需注意的是,該股去年首三季還賺25.8億元人民幣,代表去年第四季已蝕去首三季大部分純利,認真恐怖。

話雖該集團早已發盈警,話明08年盈利跌逾50%,但作為藍籌股,確實令人慨歎「一蟹不如一蟹」。可知道該集團於去年6月10日才登入藍籌股的殿堂,殊不容易,可惜加入還不到1年,業績已經「走晒樣」,之前又有隻炒燶外匯的中信泰富(267),叫投資者日後對藍籌股的印象定必大打折扣。

最無奈的還有中國鋁業的內地A股股東,皆因該股於去年藉併購換股方式,成功在內地上市,可惜股價在去年1月初還有38多元人民幣,昨日只剩10.9元人民幣,蒸發了71%,真是中港一家親。

至於中國鋁業昨日在本港的股價當然慘烈,足足不見了11.9%,以4.56元收市,成交股數更比上周五急增63%至1.57億股。儘管大手成交只有307宗,但涉及股數目卻逾7,600萬股,佔近半比重,總值一球一球錢的交投多,相信洗倉還未完,而指數基金今趟無仇報!

大家要知道,資源價格向上,按道理可以令資源股受惠,但企業本身是營運個體,並非純粹像原料般價格上落,業務表現還有管理、資金運用和存貨等,若果經營不善,業績也會遭殃。

另一間嚇親人的藍籌股,當然是思捷(330),皆因德國報章話,主席兼行政總裁高漢思計劃辭去行政總裁一職,另覓高手接任。由於涉及高層變動,加上早前董事兼品牌總裁戈達離職,難免影響投資者信心,如果群龍無首,欠缺領導的企業,你還願意投資嗎?

未知是否人事調動傳聞不值一哂,思捷股份無需停牌,亦未見有澄清通告,投資者豈不趁機逃亡,股價開市短短3分鐘就跌穿40元,之後持續走低,直至下午3時半左右才見大戶用40元分別掃9.4萬股6.8萬股,涉逾378萬元和272萬元的大手交易,開始有較像樣支持,有大戶更用近460萬元入市,以每股39.9元買11.5萬股。

經過多番爭持,思捷突然在下午3時50分披露,話仍無收到高漢思辭職通知,即見大戶以每股39.9元掃17.7萬股,涉逾700萬元,但全日依然要再跌6%,至39.75元收市。最厲害的是,成交股數已增至逾2,800萬股,較過去數周,每日才數百萬股有顯著增加。

有趣的是,收市後思捷同投資者開會解畫,高漢思原來又辭去行政總裁一職,為何無通告交代呢?莫非藍籌股真的獲厚待?

(3月31日刊於《am730》)

Thursday, March 26, 2009

港股表演U型上落

望一望月曆,3月轉眼將過,期指又開始轉倉,淡友辛苦幾日,終於可以略為嘗到點甜頭,見到恒指昨日開低,然後彈上13,900點乏力,午後更一直走低,加上隻大笨象也要喘喘氣,回落4.6%至43.65元,難怪要跌288點收市,報13,622點,至於現貨月期指反而高水58點,現貨和4月期指成交亦已超過10萬張。

今年首季,股市呈「U」型上落,與去年底收市14,387點比較,恒指曾低見11,344點,足足不見了3,043點,認真嚇人,但近日在滙豐控股(005)和一眾中資金融股發力下,在現水平已收復大部分失地,只是相差765點而已。亞洲區股市方面,日經平均指數亦距離去年底相差不過389點,即首季累積跌幅僅4.2%而已。台灣加權指數更厲害,累積升幅達16.4%,相信努力粉飾櫥窗的基金經理,已有交代。

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周二見7,660點,與去年底的8,776點比較,仍有約12.7%的差距,但美國政府如此落重藥救市,刺激經濟措施一浪接一浪,令股市也要呈現小陽春,特別是樓市經過回落多時,新屋銷售又話上升4.7%,而這邊廂又話耐用品訂單向上,增長3.4%,總之營造一片歌舞昇平現象,月底前重越8,000點,並非奇事。

不過,踏入第二季,大家就要見真章了。銀行股要派首季成績表,究竟花旗集團(Citigroup)話頭兩個月有盈利,但3月需否為資產續撥備呢?至於隻滙控供股股份於4月初登場,對港股所構成的沽售壓力又有多大?因為供股價才28元,如供股後見有錢賺,會否先減磅,抑或真的是長相厮守?

銀行股問題一籮籮,早前已話要望住個「C」,即資本也,估不到話口未完,中銀香港(2388)份成績表不合格,為東亞銀行(023)和美國次按相關投資作巨額撥備,拖累盈利大跌,反映管理層的投資眼光認真麻麻,最慘小股東要捱無股息收。昨日又到大新金融(440)和大新銀行(2356)也跟隨大隊,幫自己所持美國華盛頓互惠銀行的債券和其他衍生產品做撇帳,也趁機不派末期股息,股東又要等多1年。

近日被炒高的內銀股業績相對較對辦,畢竟內地受金融衝擊影響有限,且看中國銀行(3988)仍然有能力增加派息30%至每股0.13元人民幣,不計匯價,以昨日收市價2.42元計,股息回報率有5.37%,在今日這種環境來說,已算不俗吧!巨無霸中國工商銀行(1398)去年也賺逾千億元人民幣,派0.165元人民幣,增長24%,與昨日收市價3.58元計,股息回報率4.6%,也滿足股東期望吧!

回望1999年,全球20大市值的金融機構中,美國足足佔了11個席位,在03年,美國公司更霸了13個之多,但今日只剩3間而已,首3位已由工商銀行、建設銀行(939)和中國銀行瓜分,而交通銀行(3328)和招商銀行(3968)則佔第10和第12位,相信這種趨勢,短期內也難被打破。

(3月26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25, 2009

小心回馬槍

只見美國政府不斷製造驚喜,讓大家炒個不亦樂乎,望著《彭博電視》,美股升極都有,差點以為報道員會開香檳慶祝。近日全球股市像牛氣沖天般,道指周一漲6.8%,標普500指數更大升7%,當中可望將毒資產剝離的金融股更有衝勁,花旗集團(Citigroup)漲19.4%、連美國國際集團(AIG)也大幅上揚17.4%。但在毒資產問題未解決,資金未回復完全正常流動前,各地股市已先行炒上,反映政策市的威力,但來得快、走得快,小心回馬槍。

美國財政部出盡全力,在過去1個月就已經將按揭息率推至歷史新低外,按揭再融資成功個案更增加三成,難怪早前二手房屋銷售數字出奇地回升。不過,要樓市轉趨活躍,銀行的按揭態度相當重要,且看去年第四季,本港銀行有如驚弓之鳥,即時凍結樓市交投,無按揭,怎樣能置業呢?

不過,據Foresight Analytics數據顯示,今年至2011年間,該類貸款和債券將有約8,140億美元(約6.3萬億港元)到期,市場正擔心有關發債機構再融資能力,令有關資產價格大跌。銀行面對手持的資產質素認真麻麻,想將資產用證券化方式出售就更是難上加難,因為投資者惟恐接火棒,引致這類資產售價進一步推低方獲承接,形成惡性循環。此外,獲政府注資的銀行又傾向保留多點資金,充實自己的資本,避免為資產撥備後受影響,最終可借出去的資金自然減少。

財政部今趟勢要恢復市場資金活動能力,唯有找私人投資者參與投資,不過,買入銀行的毒資產,是否有賺呢?私人投資者如個人、退休基金等都可參與買入銀行推出來的按揭貸款組合,經競投後,最高價者便可買入,如面值100美元資產,私人投資者以84美元投得,先折讓16%,然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幫他們擔保當中72美元,最後私人投資者和財政部各付6美元作股本便可,即槓桿比率逾8倍,看來本小利大,又有政府支持,表面看,的確有吸引力,難怪連債券大王格羅斯(Bill Gross)都以「win/win/win」即三贏去形容這個方案,兼且會參與該計劃。

不過,由於銀行並非強制出售這些資產,屆時願意低價沽售嗎?如何平衡投資者與納稅人利益等問題仍有待解決。當然,金融機構又多一個商機,如找人定價、管理購回來的資產,以及與政府周旋等,變相幫金融業提供新人力需求。

有趣的是,美國財政部還會協助銀行解決所持債務抵押證券問題,將會找合資格基金經理管理,最少有5個名額,但這些基金經理需要符合一些頗辣的條件,如能集資最少5億美元(約39億港元)、正管理的資產市值最少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又要保障納稅人利益,而總部更要設於美國本土。見到這些要求,意味只有少數有實力的基金才可分杯羹,而海外投資者應該無份參與,這又是否算保護主義,還是肥水不流別人田?

(3月25日刊於《am730》)

Tuesday, March 24, 2009

你有你供 我有我炒

港股昨日恢復舊制,大市搭正4時收市,證券界朋友可以早點回家吧!況且近期交投金額縮水,按理工作量也減少,幸好滙控(005)供股,各方嚴陣以待,甚至有不同宣傳伎倆,買賣供股權有優惠,碎股都可以幫手解決,真是逆市搞旺個場,起碼大家有話題,單是收表格等等,都要添點臨時工幫手嘛!

見到滙控長情股東排隊交表格,不怕等待多時,場面真是令人感動,因為公司有難,他們立刻出手相助,相信管理層看到股東排長龍,肯定也會動容。若果銀行趁機送些甜頭,如免收一些服務費用,肯定更可收買人心。

滙控股價昨日在供股權(2997)出籠後交投活躍,大手成交逾1,460宗,認真熱鬧,尤其是尾市時段,話雖已經沒有收市競價時段,但大戶怎會放棄機會,且看收市前8分鐘,開始「嘜」上去,如3時52分,有3批各10萬股,以41.15元成交,較之前的41.1元推高0.05元,然後以1分鐘彈0.1元幅度向上,短短5分鐘已挾上41.5元,當時更有14.8萬股以41.5元成交,涉逾600萬元!

最刺激的,當然是最後1分鐘,簡單而言,因為會每隔15秒計價,有大戶用41.55元,即用逾400萬元掃10萬股後,隨後不久更有兩批分涉700萬和615萬元的大成交,成功讓獅子昂首怒吼,抽上41.7元收市,雖然全日股價只微升0.25元,但來回高低位已達2.4元。

可能以為上落金額細,但成交股數逾8,000萬股,為本月11日以來,即除權日前一個交易日的高位,可見交投之旺盛。

至於隻滙控供股權就厲害了,成交額逾24.4億元,比其他藍籌股更勝一籌,相信屬歷來成交最大的供股權,由於股價細細粒,更好炒。同證券界朋友談起,有客買1萬股,才不過十多萬元就有得炒,只要執1毫子,就有1,000元落袋,特別是昨日早上,正股曾穿40元,更推落39.5元附近時,股價逆轉,5分鐘再推高至39.7元,但滙控供股權升勢更凌厲,同時由11.1元走上11.3元,同正股上升差不多,但供股權注碼細,升幅相對更厲害,又有交投配合,怎會不成為大家最愛的寵兒,難怪朋友話,身邊的客戶可能見金融股股價見底,多數都供股,最多賣些少碎股,故估計供股權交投如此暢旺,跟風炒幾轉的大有人在,形成交投量如此巨大。雖然這個並非正式統計,但禤中怡有朋友昨日一早已去銀行交供股表格,相信大家看好其前景。

不過,有散戶朋友近日便追問手上的兩手滙控股份怎取捨,因為完全供股的話,也要真金白銀拿近9,300元,但供股只有332股,又不想持有太多碎股,禤中怡只好叫他出售供股權,拿回些少現金好了。散戶朋友昨日高興地話,開市前落指令,成功以每股13.5元沽清,拿回近4,500元,當作補貼股價潛水的損失吧!其實,人人財務狀況和投資要求不同,最終也要看自己的財力。

(3月24日刊於《am730》)

Thursday, March 19, 2009

不一樣的債仔

美國聯邦儲備局曾經有份報告,話在08年﹐美國家庭財富驟減近18%,一下子消失了11萬億美元,即85.8萬億港元,結束了整個資產膨脹期外,更邁向艱難時期。

對比大家口袋裡在過去1年所蒸發的基金、股票和外匯,隨時以50%至60%的幅度計,似乎美國人未算最重傷吧!無他,這個國家有最偉大的政策市支持,樓市方面,幫你重組貸款,延長供樓期,最重要是不要斷供,然後又注資銀行,又救汽車業,總之手上資金源源不絕,實行有求必應。政府採取行政手段去干預商業自然淘汰的運作,讓欠缺競爭力的企業能夠繼續生存下去,而好處當然是避免陷入失業狂潮,可惜已失去調節的功能。

被國有化的亦不好過,且看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花紅事件,足以反映未來將引發更多商業和政府政策矛盾的火花場面出現。AIG經營不善,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奈何在政府注資之前所簽定的花紅合約,是否因為今日有納稅人的金錢入股,就可將合約精神置之不理?

其實,《華爾街日報》早前還踢爆AIG將部分政府注入的資金,用作賠償給多間大行,當中包括滙豐銀行,究竟有多少?最少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變相將美國人的錢用來支付歐洲的金融機構的帳,大眾自然氣憤難平,故花紅事件實屬其中一單政治事件。

反正已國有化,總統奧巴馬應該索性徹底接管AIG,所謂新人事新作風,之前的承諾也可一筆勾銷,況且全面實施政策市後,自己可自行制定由低層清潔員工至行政總裁的薪酬制度,至於花旗(Citigroup)也不妨接手經營,可以有銀行又有保險公司。

不過,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AIG豪賭信貸違約掉期,通用汽車懶理市場需求等,導致巨型企業相繼出事,或許始作俑者,就是美國政府自己,構建一個過度寬鬆政策,讓政府自己也可膨脹起來,因為累積債務最近已經突破11萬億美元(約85.8萬億港元)之巨!

簡單而言,因為政府入不敷支,又想「大花筒」,惟有先使未來錢,而這些未來錢來自甚麼途徑?當然是發債集資啦!單是在過去12個月,債務已經增加1.6萬億美元(12.4萬億港元),可見最不善理財的,恐怕非美國政府莫屬。

問人借錢,當然要付利息,何來免息貸款?那麼一年利息支出多少呢?自04年度(當地年度以9月底止)起,利息支出年年升,而08年度埋單共付4,511億美元(約3.5萬億港元)!好了,美國政府投放在教育的資源又有多少?610億美元(約4,758億港元),僅為利息的14.8%而已,而投放在交通基建的僅560億美元(約4,368億港元),難怪單是利息支出,便成為政府第三大開支,更遑論撥資源去改善經濟呢!

關注AIG那些花紅,卻不去處理國家沉重債務,禤中怡絕對明白溫總對投資美債的憂慮,畢竟前有投資百仕通已損手,如果連美國國債也出事,溫總下場會………

(3月19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18, 2009

銀行只要一個C

以前銀行風光,放貸生意多之外,銷售產品和幫手做證券買賣等收入也相當和味,而銀行股的股東亦樂於銀行盡做生意,希望增派股息之餘,也可提升股價。

賓架自然有壓力,因為大家分析銀行股時,其中一個因素就是ROE(Return on Equity),就是股本回報率也,即盈利除以股本,如果數字愈高,反映公司管理層利用股東資金經營業務時,賺取盈利的能力便愈強。當然,人人都注意這個比率的話,同業之間難忽視,皆因落後於人,投資者便視為經營不力,分分鐘失去投資者的寵愛。

不過,以往進取的經營手法,碰上一場金融海嘯,特別是去年第四季就難以應付,且看近期多間銀行股盈利跌幅驚人,多少可見為追求回報的同時,平衡風險能力的重要性。經此一役,銀行立刻扭細水喉,造成市場資金緊絀,而且隨時被存戶質疑其生存能力,故今日賓架追求的,已不再是ROE,而是一個C字,即資本(Capital)也。

見到滙豐控股(005)、渣打(2888)和富邦(636)等也曾在市場集資,便知道資本的渴求程度,而不選擇供股的,就要大減股息,希望保留更多現金,並且要收縮放貸業務,藉此增加資本實力,像提升一級資本比率等指標,而唯一目的,無非是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吧!

不過,若選用供股抽水,難免將會出現攤薄效應,因為股份數目增加,每股盈利也會減少,股息以實際金額計,由於股份數目增加,若果銀行要控制股息派發總額,多少要減低每股股息,意味不供股的話,股息亦可能會受到影響。至於採取減少派息、以及收緊貸款業務藉此增加資本的話,則會因收縮業務,而令盈利受影響。

幸好,金管局已為銀行製造擴闊息差的優厚環境,難怪讓賓架愛死任總。君不見自去年第四季以來,金管局不停向銀行體系注資,提供大量資金,銀行同業拆息已經有顯著回落,近期拆息已經處低水平,如1個月和3個月拆息才不過0.25和0.85厘,銀行拆借資金,用作發展業務的成本便相應下降。同時,金管局向所有本港存戶派定心丸,推出存款保障無上限的絕招,變相令存款維持在銀行體系,存戶亦無謂轉走資金,而且部分銀行存款息只得可憐的0.01厘,意味銀行吸納資金成本相當低,難怪銀行推出拆息按揭計劃,也會有盈利。

銀行已受銷售投資產品空間萎縮,工商貸款亦因工業飽受出口下跌影響,但有賓架朋友話,搶樓按就最穩陣,畢竟有磚頭揸手,而近期更有不少年輕人幫襯,佔客戶比率認真高,由以往才逾10%,大增至逾50%,當然買百多萬元的上車盤為主,兼且多用MIP(Mortgage Insurance Programme),即按揭保險也,用樓價5%做首期,就可入市做業主了。這種趨勢會否持續就未知,只知按揭貸款和按揭保險乃負債,建議大家提升儲蓄,兼且盡快還款,才算是真正能夠享受一個安樂窩啊!

(3月18日刊於《am730》)

Tuesday, March 17, 2009

港交所威信盡失

上周港交所(388)狠下決心,選擇在本月23日取消收市競價時段,希望避免讓滙豐控股(005)股價慘遭「嘜價」推低,果然是藍籌大企業,待遇確也不同。其實,收市競價時段問題路人皆見,奈何港交所遲遲未見改善,話雖終於撤銷絕對是好事,但這種急就章做法,禤中怡卻不敢恭維,因董事延長股份禁止買賣期事件,已暴露港交所在執行政策的搖擺不定和無力感,而是次匆匆取消收市競價時段,就更顯示政策的不一致性和欠缺持續性。

假若政府經常更改營商政策,如今年加利得稅,明年減利得稅,需遵守有關政策的商界人士,單是應付這些變更,已經叫人疲於奔命,甚至連正常生意運作也會受影響。同樣道理,歷經約9個月時間,港交所於3月5日才公布,於6月22日起,為收市競價時段引入波幅2%限制,兼且詳列何時為交易所參與者和資訊供應商舉辦研討會,又會安排兩輪市場演習和測試工作等,總之一望就知,是準備就緒,落實執行有關政策。

怎知殺出滙控「嘜價」事件,連國際性報章如《金融時報》也要討論,可見問題之嚴重性。但考慮政策之時,理應將各種因素計算在內,況且港交所行政總裁保羅周話屬集體決定,更加反映屬集合各財俊精英的思維,反映引入波幅限制費盡心思考慮,為何不能堅持下去,維持公信力,避免讓人覺得一個交易平台會遷就一隻藍籌股?更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既然隨便可以話取消,一切就可打回原形,那麼又為何引入2%波幅限制呢?

有散戶朋友卻對收市競價時段取消與否不以為然,更話同自己無甚關係,反正不會在該時段買賣,兼且有朋友曾趁機在該時段「嘜高」幾格,成功多賺一點呢!禤中怡告知,對散戶來說,好像無甚影響,但股價除反映公司價值基本面,還有其他因素存在,如場外的衍生工具等,故有必要制定合適收市制度應付,試想投資的股份股價被小小的資金「嘜價」推低,其他投資者以為股價表現差而跟著沽,散戶手上的貨又是否無影響呢?

見到這種場面,反而覺得港交所倒不如將有關監管和交易權力交予證監會處理,純粹扮演一個交易平台,只制訂相關細節,交易政策由政府制定,反正政府已入股做股東了!但制定政策時,市場和業界聲音能否向政府充分反映便存疑。

曾聽一個建築商話,自從市民關注「官商勾結」,想約有關政府部門官員食午飯聯誼,對方也怕得要命,和以往明顯改變,溝通難免受影響。若這個道理也適用於金融市場,可能政府也聽不到市場聲音,故可維持現制,但港交所不妨提升透明度,披露更多政策制定過程和涉及的有關人選,讓大家可監察,同時諮詢業界甚至主動向學術界等中立人士討教。可能大家會認為事事諮詢,任何政策改動也會被拖慢,但所謂慢工出細貨,日後堅決執行政策也可維持公信力,更不用出現這種尷尬場面。

(3月17日刊於《am730》)

Thursday, March 12, 2009

工廠恐爆拉閘第二波

前日同廠商朋友談完股經,他終於講正題,憂慮現時經營環境同股市一樣惡劣,其實工業界亦隱約聞到燶味,故此大家要小心,內地廠家恐怕會爆裁員和倒閉第二波。

聽到朋友兩句不到就唉聲嘆氣,就知道生意難做得有多恐怖。其實,禤中怡早已聽到噩耗,話說貨櫃碼頭近來靜到不得了,傳說淡靜的情況,比當年的沙士爆發時期更甚!無他,海外市場萎縮,需求下降,出口運輸業怎會有好日子過,聽聞珠海有間貨櫃箱製造廠,更已經早在去年底停工,以免積壓過多存貨。

內地昨日話2月出口急跌近26%,雖然市場已預期會倒退,但估計幅度約17%,相信數字已明確反映出口情況有多惡劣,加上入口亦減少24%,終於明白以出口為主的製造行業,正經歷一個多麼寒冷的嚴冬。

廠商朋友大吐苦水,話農曆新年一過,工人陸續回來,可惜訂單卻未見增加,生意只有以往同期的三成左右,若果可以有四成生意,就已經算是理想了,這種慘淡情況長此下去,恐怕繼去年下半年爆發廠家倒閉潮後,可能最快於月中又出現大型裁員風潮,大量工人將飯碗不保。

朋友話,其實廠家已經找尋方法,實行自救,以他的工廠為例,早已於去年開始瘦身,工人數目由6,000人,減至現時1,500人,足足削減了75%之多,同時與員工達成協議,在無工開的日子,就會讓他們放無薪假期。禤中怡以為像香港的企業般,每月放兩至三日無薪假,朋友亦話,假期日數差不多,但是以每個星期計!

按照這種趨勢,朋友估計可能要捱至5月才有較像樣的訂單,奈何內地政府顯然沒有政策支援,可能要待廠商真的倒閉後,才肯出手安撫那些失業大軍。朋友嘆道,早知面對死捱下去的局面,反之羨慕去年如合俊(2700)等大廠快快結業,可能今日不用吊鹽水,但情況若持續,可能真的連自己也捱不下去,加入結業大軍。

不過,入口商的存貨理應也在這幾個月消化得七七八八,為何仍是一潭死水?朋友話,外需確實疲弱外,最大問題就是產量過剩的問題仍未解決,無論電器、高價成衣等都仍有不少存貨,所以怎樣走出困局呢?

若果有留意,近期多隻實力工業股如德昌電機(179)和精電國際(710)發盈利警告,多少與他們從事與汽車業相關產品製造業務有關,奈何全球汽車業萎縮而大受打擊,而信利國際(732)昨日亦發盈利警告,收益料大跌,主因不外乎去年第四季收益急劇減少、更要為製成品降價而為存貨減值。

這些工業股業務算實在,但也敵不過市場急速冷卻的環境,而今次能否擺脫困局,似乎並非競爭力問題,反而要看企業的現金燃燒速度,因為即使有多厲害的技術和產品也無用,如果需求不能提升,便根本無法賣出去。

(3月12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11, 2009

波動陸續來

見到胡孟青(青姐)的真性情表現,相信同樣反映在大家的心裡,當然不是輸錢的問題,乃是一份香港人對獅子銀行的感情,或許大家沒有直接持有滙豐控股(005)股票,但在投資基金、強積金中,多少在投資組合內,會持有一定倉量。即使完全置身事外,大家也會由質疑其處理手法,慢慢改為同情這間公司所面對的危機。

此外,滙控股價能夠在短時間急挫,多少可見大戶那股威力,若果在周一收市競價時段,以每股33元接了那批11球貨(1,100萬股),並於昨日以最低位37元一口氣清袋,即時賺了4,400萬元!代表在不足24小時內,回報高達12.1%,這些大戶如何利用這個交易時段來呼風喚雨,可見一斑。

證券界,甚至禤中怡也曾提到收市競價時段的問題,雖然港交所(388)終於肯作改善,將波幅規定在2%內,可惜最快也要在6月方可執行,令滙控先捱一棍。由於現在股價低,大戶想「做世界」的本錢相對下降,故此投資者實在要小心陸續有來,況且對沖基金只求絕對回報,亦無需理會感情問題。

由於滙控供股計劃已啟動,未來還有多個不明朗因素,最快出現的,當然是除權日前夕,即今天也,因為於收市後,需按股價扣減供股權,大戶或作最後衝刺。

直至本月20日,又要為供股權計算定價,若果大戶想以低價買入供股權,藉以參與供股,勢必要於收市時,推低正股股價,屆時可能又出現好淡角力的場面,小心股價會大幅波動。

簡單來看,計算供股權的價值,乃按本月20日除權收市價減供股價28元計算,故大戶或會採取低價掃入供股權後,便可以轉炒供股權,分分鐘以小博大,不得不防。

近日同廠商朋友閒談近況,他對金融市場動盪,也要講兩句滙控,禤中怡以為他損失沉重,原來並非從個人層面看,真正情況是,本港有些商會多少有點資金,亦會參與投資股票,希望藉收取股息,提供穩定收入來源,以支持會務運作,報章亦曾提到香港醫學會持有滙控股份。

不過,朋友話,對一些老牌商會而言,今次可能無法參與供股。他解釋,以塑膠商會為例,聽聞該會持有約4萬多股滙控股份,若果要供股,單是找齊相關人士開會加簽名作實,恐怕在短時間內已難以完成所有手續,有些更可能已經離世,況且供股數目分分鐘逾1.6萬股,以每股供股價28元計,代表要掏腰包拿逾46萬元幫手,並非小數目。

既然如此,何不出售供股權,索性收回些少好過?朋友嘆道,手續同樣不能免,故此最終是連供股權也難賣出去,眼白白少了一筆收入。幸好,原來該會所購滙控股份年份久遠,相信無從稽考,或有機會每股不超過10元。如果真的跌穿這個入市價,就真的是慘絕人寰了,但若未來滙控股息收入減少,各商會會否需要加會費幫補呢?

(3月11日刊於《am730》)

Tuesday, March 10, 2009

五加八不祥?

回望一周前,在短短5個交易日,滙豐控股(005)股價可以蒸發掉42%!若果看金融海嘯爆發前,股價曾見120元,代表捧場客足足失去72.5%價值,反映基本因素改變,股價就會自行調整。

另一邊廂,電訊盈科(008)主席李澤楷突然鬧人,炮轟傳媒和評論員失實報道,又話私有化若成功,下月中願意同傳媒分享,怎知頭也未回,原來早已找部分傳媒見面,試問怎不教人唏噓,那麼私有化期間,究竟是否要避嫌,定可以高調澄清,抑或隨你喜歡?同朋友談起這兩隻曾是股民的愛股,今日竟然落得如此下場,他們竟然話:「睇編號就知唔得啦!一個5,一個8,咪『唔發』囉!將兩個數字相加,更是『十三不祥』啦!」禤中怡聽完,只有目定口呆!幸好自己並不迷信,但確也笑不出。

其實,再回望一年前,原來還有一周,即本月16日,就是美國金融市場黑色日子的一周年紀念,當日正是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被主要對手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賤價收購的大日子,還記得收購價嗎?每股2美元也,摩通只發行新股支付,免費袋落袋,較出價前兩日貝爾斯登每股30美元折讓達93.3%,令市場譁然!之後一周才加碼至每股10美元的摩通股份。因大幅折讓收購,摩通股價曾見46.06美元,可惜上周五收市價只剩15.56美元,一年間不見66%,但總比花旗(Citigroup)和美國國際集團(AIG)股價為佳。

在華爾街打滾多年的William D. Cohan今日推出新作《House of Cards:A Tale of Hubris and Wretched Excess on Wall Street》,解構當年貝爾斯登走向末路,甚至對華爾街帶來摧毀性結果,繼而蔓延影響全球經濟的原因。見到《Business Week》對該書給予4粒星評級(5粒為滿分),值得期待。著作提到當時貝爾斯登以股本投資方式,參與一個高評級結構性信貸的對沖基金,投資低風險的評級屬AAA或AA級的債務證券如CDO等,主要靠低息貸款買高回報的長期CDO以賺取回報。有多厲害?足足在40個月間,基金從來沒有一個月出現虧損,累積回報更達50%。食髓知味,他們又成立另一個基金,輕易從投資者籌集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而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也願意提供4億美元(約31.2億港元)信貸額度,供兩人用更高槓桿策略作投資,亦成為貝爾斯登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因可收取基金所產生利潤的20%,加上所管理資產淨值的2%作費用。

可惜在07年2月該兩個對沖基金虧損,難得當時管理人講大話,向巴克萊發電郵話:「你會很高興知道,我們於2月的表現是歷來最佳月份。」,結果基金續虧損,貝爾斯登索性將基金清盤,將基金內的抵押債務證券孭上身,納入資產負債表內,犯上首個錯誤。之後新CEO上場,卻不集資或找人合併,犯上第二個錯誤,最終走向被賤價吞併,揭開金融海嘯的序幕。

(3月10日刊於《am730》)

Thursday, March 05, 2009

監管功夫要做足

港交所(388)份08年度業績無失禮,只是少賺17%,若果無需為雷曼兄弟強行平倉而撥備1.5億元,相信盈利跌幅更可進一步收窄。

不過,監管上市公司的功夫就似乎要加把勁,且看滙豐控股(005)業績大倒退,已經引起市場關注,為何盈利大跌七成,也不用發出盈利警告。禤中怡曾經講過,按照港交所的股價敏感資料披露指引列明:「發行人若發覺業績可能遠遜於市場一般預期,即應發出公告『示警』,提醒投資者可能造成的有關影響。」可惜,所謂指引,就是不屬於《上市規則》的一部分,而且以甚麼準則去釐定業績可能遠遜於市場一般預期,卻未有標準,一切靠上市公司高層去考慮,完全不屬於一項硬性規定。

由於今次主角是藍籌股中的藍籌,兼且涉及金額認真龐大,反映對股價和投資者實在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值得大家注意。港交所應重新檢討現行做法,應否由指引轉為一項規則,況且內地股市也有公布盈警和盈喜的規定,祖國的做法反而更合時宜。

此外,滙控周二股價大跌近19%,一下子每股股價不見了10.7元,場面非常恐怖,但望一望,一份不明股價跌因的聲明也欠奉,究竟是否還有其他後著就無從得知。

另一邊廂,細公司的對待就不同了,且看香港體檢(397)昨日應聯交所要求,發表就股價下跌及成交量上升的聲明,表示除於3月3日刊發公布建議股本重組及更改每手買賣單位外,董事會並不知悉導致有關變動之任何原因。

或許大家認為禤中怡多此一舉,反正份聲明多是例湯例水,況且滙控市值單日只是蒸發了1,300億元,對於大戶而言,可能只會視為市場反應,不甚奇怪。

除此之外,滙控供股傳聞已人盡皆知,偏偏望一望,在整個2月也不見一份關於供股傳聞的聲明,令人摸不著頭腦。還記得供股正式公布前一周,有英國報章話,滙控管理層接觸機構股東,尋求支持供股,若果新聞屬實的話,相信足以構成一項影響股價的敏感消息,若果查無此事,就更加要快快公布澄清聲明,讓股東放心繼續投資,可惜最終一份正式聲明也欠奉。

找《上市規則》看看,在第13.09條的註解中有這一項:如正在籌劃可能會重大影響任何上市證券的買賣或價格的發展計劃,則董事有直接責任確保該等資料絕對保密,直至作出正式公布為止;為此,董事須確保發行人及其顧問均嚴守秘密。如在任何時間發覺必需的保密程度不能維持,或者秘密可能已經外洩,則須作出公告。

當然,禤中怡並非律師,不懂那些艱深難明的法律用語,而監管機構自然也有「合理解釋」,例如不宜對《上市規則》斷章取義等,但只從簡單地看,上市公司間間平等,不管是巨型跨國企業,抑或是一間創業板上市公司,也應遵守規則,要知道這是國際金融中心,並非一個小眾俱樂部。

(3月5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04, 2009

有危不一定有機

聽完葛霖牧師的美言,大家就要看真章,因為滙豐控股(005)巨額撇帳,話雖公司依然有錢賺,兼且有息派,但昨日仍有大量股東選擇沽出股票表態。滙控股價在歐美跌到人仰馬翻後,本港股價裂口低開近20%,見45.95元,若無心理準備,肯定被嚇著,雖然全日大部分時間都企在低位以上,奈何走貨心態迫切,接貨的也不易,股價易跌難升,且看大手成交逾1,400宗,便知戰況激烈程度,涉及股份數目便超過8,400萬股,以平均價46.63元計,已佔逾39.1億元,即該股成交額近七成比重,其餘三成多成交,相信少不了散戶入市捧場。

最慘烈的,恐怕是靠股息做主要收入的退休人士,皆因財息俱失也,要換碼又不易,只有白白看著投資被蒸發。禤中怡認識的其中一位朋友,亦以買入滙控股份作長線投資的首選對象,希望藉收取穩定股息作為日常生活開支所需。

朋友更曾經往滙豐銀行分行,被經理拉著講投資,朋友問一聲,有甚麼好過買滙控股份時,經理頓時語塞。可惜,當時那位經理若果提出分散投資策略,不但自己有生意,更可以幫助客戶避險也,但有誰會倒自己公司「米」呢?

除了股價大挫外,是次減派股息影響亦非同小可,分分鐘要降低生活質素才可應付日常開支,而供股與否更是費煞思量,可見滙控管理層確是傷盡很多忠心股東的心。

更嚴重的是,獅子銀行甚至已經進入危機(Crisis)的境況。或許有點危言聳聽,但望望一些大師對危機的定義,包括對公司未來成長、獲利等發生潛在威脅的事件,又或是企業重要價值受到威脅等,與滙控目前情況來看,確有相似地方。

一般人聽到危機,以為可以用「人棄我取」,低位吸納的投資策略,希望趁自己認為是低位的價錢去投資,甚至視之機會,更特別的是,「危機」這兩個字,大家常聽到所謂有危就有機,而這個「機」對我們來說,就是機會,可以獲得利益。不過,企業內部出現問題,需要重新處理和解決危機,而這個「機」只代表了企業能夠脫險的機會,或者降低財務危機爆發時的不利效應。

好了,滙控管理層終於肯大刀闊斧地,將美國滙豐融資作巨額撇帳,而重組美國業務的動作亦正式啟動,意味要做大手術,希望能夠化險為夷,管理層只顧拯救美國業務務,怎能有時間和精力專注企業發展呢?況且做手術找出病源,隨時有併發症,《金融時報》的Lex專欄話,滙控還有項待售債務證券未變現虧損達214億美元(約1,669億港元),質疑是次供股集資所得,是否真的足夠應付未來填氹所需?

猶記得偉易達(330)購入美國朗訊電訊產品業務後,最終下場是撥備10億元,需要長時間療傷才可復元,德昌電機(179)也曾經在墨西哥慘遇重組而支付龐大支出。今日輪到滙控元氣大傷,再加上外圍經濟亦差,恐怕要恢復過來,實在要花很大力氣。

(3月4日刊於《am730》)

Tuesday, March 03, 2009

葛霖牧師的美言

滙豐控股(005)終於像東亞銀行(023)般,為包袱做大撇帳,為美洲個人理財業務商譽作撇帳,令北美洲業務稅前虧損高達155億美元(約1,209億港元)。為了填補這個「洞」,故需供股集資1,369億港元,否則其資本實力必遭削弱。

晚上見到滙控股價在倫敦挫兩成,相信港股今日亦會遭受負面影響,畢竟該股佔恒指成分的比重高達15%,粗略按比例計,指數豈不是要再挫3%,以昨日收市報12,317點計,再穿12,000點已非難事,莫非向11,000點進發?

像股神巴菲特一樣,投資失誤無可避免,最重要是能夠盡快止蝕,否則只會蠶食利潤,更嚴重的話,足以拖累健康的業務,只是集團管理層等到此刻才撇帳,禤中怡覺得起碼遲了一年。為甚麼?且看主席葛霖在那份業績報告中的感性之言便知。對於收購Household業務的問題,他話:「我們早在2006年已意識到次按市場恐會面臨崩解,在2007年,當其他同業仍不斷擴展業務之時,我們已經大幅縮減次按貸款業務,亦投放大量資源協助客戶解決資金困難。事實上,當時無人預計到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後來惡化的程度。」

不過,他對銀行業的缺失似乎也感到憤怒:「銀行業的確犯了不少錯誤。我們必須緊記,雖然一般銀行家大多不斷努力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但不可否認當中已經有很多人令業界聲譽大受損害。
不少人以不當手法銷售不適當的產品,但薪酬條件之優厚形同失控,而不當的獎勵亦導致人鋌而走險。當中的罪魁禍首卻往往是此制度下的最大得益者,確實引起廣泛的公憤。

這一切都顯示銀行業的文化與操守出了問題—–就是做事的人往往已經不問對錯,只著眼於有沒有違規犯法。銀行業應該重新以正確的動機,來驅動經營手法。」

葛霖這位牧師更深信在商業世界裡,企業文化和道德操守最重要,並話:「如果一間企業的文化並不鼓勵它的人員時刻講求行事端正,不論有多少監管的規則、規例,都不足以杜絕危機再現」。

或許正是這個投資失誤,大家才會興奮地不斷追問:應否入市供股?禤中怡粗略計計,若以12股舊股,停牌前每股值56.95元,再供5股新股,每股約28元,即合共17股股份的平均價就是48.4元。若果股價挫兩成,即約45.56元,再計及供股股份,合共17股的每股平均價就會下調至約40.39元,故此供股與否,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考慮入市價。當然,股息亦是大家關注的因素,由於今年首3季,每季股息肯定大減55%至8美仙,若果第四季只維持派0.1美元,即全年派0.34美元,約2.65港元。若果以之前參與供股後的每股平均價48.4元計,股息回報率約5.4%,如每股平均價降至約40.39元,股息回報更見6.5%,對比獅子銀行紅簿仔息率還高,但記緊參與股票投資,不要貪息高而忽視市場情況。

(3月3日刊於《am730》)